中国人大网 省委 省人大 省政府 省政协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发布 > 人大工作研究


赴海南省学习考察散记

桑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日期:2011-05-13 来源:《学习与研究》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4月底,青海省党政代表团赴海南省学习考察。作为考察团一员,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我们在海南省党政领导的陪同下,先后深入海口市、澄迈县、琼海市、万宁市、陵水县、保亭县、三亚市等地,领略南国海岛的美丽风光,感受海南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海南人的热情、干练,特别是海南人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


  澄迈县福山镇位于海南北部临海,地理和气候条件与生长精品咖啡的牙买加蓝山和美国夏威夷相似,因此成为海南最早种植咖啡的地方。福山咖啡产于澄迈县的福山一带富含硒等矿物质的火山岩红土地,加上传承了南洋独特的种植与典藏工艺,历史悠久,品质绝佳、风味独特,香飘四海。福山咖啡因含量符合3%以下的健康型咖啡标准,硒含量达到或超过国际富硒标准。福山咖啡文化游也因而成为澄迈旅游一个新的增长点,咖啡馆业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
  福山镇是海南最早种植咖啡的地方,1935年,印尼归侨陈显彰成功把咖啡引种到了福山,并为此成立了福民农场,咖啡产品远销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福山地区的农民大都有种植咖啡的习惯,由当地农民以传统的手工炒制咖啡,香味浓郁,色泽纯正,为咖啡之上品,长期以来享誉海内外。1957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刘伯承和越南第一代领导人胡志明主席先后到福山视察咖啡园,并在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福山咖啡开始在全国闻名,曾获得“天涯珍宝”、“琼州一绝”的美誉,今年1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为充分展示福山咖啡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打造具有海南国际旅游岛特色的旅游品牌,澄迈县以咖啡风情为主题,按照国际标准高起点、高水准规划建设海南首个咖啡文化风情镇。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总规划范围7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规划范围116平方公里,以福山咖啡文化风情中心区作为游客集散地,在周边现有村落群的基础上打造出9个各具特色的世界咖啡旅游文化风情村,把福山镇建成以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咖啡文化表演、科技博览、生态居住为主导功能,兼具商业服务、会议商展、文化创意等辅助功能的海南国际旅游岛体制科技创新试验区与休闲旅游产业示范区。
 

兴隆热带植物园


  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兴隆镇,创建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对外开放参观的热带植物园。这里东临南海、三面环山,日照充足、长夏无冬,湿度大、雨量充沛而均匀, 属典型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于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的生长发育。在两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兴隆热带植物园已成为一座集科研、科普、生产、加工、观光和种质资源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热带植物园,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第一批“全国环境教育基地”,被誉为我国四个环保样板单位之一。
  兴隆热带植物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植物观赏区、试验示范区、科技研发区、立体种养区和生态休闲区。收集有热带香辛料植物、热带饮料植物、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观赏植物、热带药用植物、棕榈植物、热带水生植物、热带濒危植物、热带珍奇植物、热带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12类植物。园内满山热带雨林翠色撩人,其中有很多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林木青皮林。园中地形起伏,溪流纵横,山青水碧,空气清新,环境十分幽雅,种植有大片热带花果林木,并从国外引种特殊热带品种的奇花异果。走进植物园,便如同打开一本关于热带植物的百科全书,大自然的种种奇妙在这里五彩纷呈,令人流连忘返。
  兴隆热带植物园院长叫王庆煌,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院长。1984年,21岁月的王庆煌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主动放弃留院工作的机会,到地处偏僻、条件艰苦的中国热带科学院香料研究所工作。27年来,王庆煌克服了种种困难,以惊人的毅力,解决了香草兰人工授粉技术,首创了香草兰人工荫棚技术,攻克了香草兰规模化种植问题。植物园能有今天的发展规模,王庆煌功不可没。“泥腿子”精神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符号,更是一代又一代海南人勤奋朴实,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生动诠释。
玫瑰谷
  进入亚龙湾后往右拐过一个山头,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在群山环抱中,成片的玫瑰正盛开着,这就是三亚热带玫瑰科技示范基地,俗称玫瑰谷。该基地以“玫瑰之约,相聚三亚”为主题,以农田、水库、山林的原生态为主体,以五彩缤纷的玫瑰花为载体,集玫瑰种植、玫瑰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打造形成了玫瑰风情小镇,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项目总投资约65亿元人民币。项目一期为玫瑰鲜切花生产和观赏区,占地1000亩,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目前已初步建成。该园区是国内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热带玫瑰花繁育基地,拥有品种1400多个,其中鲜切花品种16个,适应热带种植的大花观赏玫瑰230多个。园区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海南没有玫瑰鲜切花的空白,使玫瑰鲜切花在海南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还通过打造新型产业、节水灌溉及花卉科研示范基地,给海南花卉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带来了示范效应。项目二期为玫瑰衍生产品种植体验区和玫瑰文化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园区。通过“玫瑰”主题将农村和旅游观光融为一体,打造玫瑰风情小镇,进一步促进玫瑰产业链的延长,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南山文化旅游区


  南山,面朝南海,坐落在热带滨海城市三亚市西南20公里处,是中国最南端的山。据佛教经典记载,观音菩萨为了救度芸芸众生,发了十二大愿,其中第二愿即是“常居南海愿”。唐代著名大和尚鉴真为弘扬佛法第五次东渡日本未果漂流到南山,在此居住一年半之久并建造佛寺,传法布道,随后第六次东渡日本终获成功。中国传扬千古的名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则更道出了南山与福寿文化的悠久渊源。南山文化旅游区共分三大主题公园:南山佛教文化园是一座展示中国佛教传统文化,富有深刻哲理寓意,能够启迪心志、教化人生的园区。其主要建筑有南山寺、南山海上观音、观音文化苑、天竹圣迹、佛名胜景官苑、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等。中国福寿文化园是一座集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突出表现和平、安宁、幸福之气氛的园区;南海风情文化园,是一座利用南山一带的蓝天碧海、阳光沙滩、山林海礁等景观的独特魅力,突出展现中国南海之滨的自然风光和黎村苗寨的文化风情,同时兼容一些西方现代化文明的园区,主要建筑有滑草场、滑沙场、黎族苗族风情苑、神话漫游世界、黄道婆纪念馆、海洋公园、海底世界、花鸟天堂等。南山金玉观音由观音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木雕须弥底座四部分组成,高度38米,耗用黄金100多公斤、120多克拉南非钻石、数千粒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松石、珍珠及100多公斤翠玉等奇珍异宝,采用中国传统“宫廷金细工”手工艺制造,从而使金像产生了不同的色彩与质感。
 

国家海岸海棠湾


  海棠湾,地理坐标北纬18°,中国三亚唯一国家级海岸。世界级规划集团将此地定位为国家海岸,超五星级国际酒店群、顶级海上度假区,世界级度假天堂完美呈现。海棠湾规划总用地面积9878平方公里,为一开口东南的耳形沙湾,海岸线约218公里,沙规模约相当于4个亚龙湾。规划居住人口为25万人,几乎相当于再建一个三亚城区。海棠湾核心功能是建设三大国家级和世界级品牌——国家顶级品牌滨海酒店带、世界级的游艇休闲社区、国家级海洋科研教育与博览中心。作为“国家海岸”的规划定位,海棠湾将以建设世界级的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目标,成为国家品牌,承载国家热带滨海旅游形象。而作为三亚最后一块高品质的海滨资源,海棠湾则承载着三亚未来发展希望,被列为三亚城市的“一号工程”。海棠湾国际酒店群正在如期形成,黄金海滩与国家级海岸的双重桂冠落于海棠湾。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301医院和三亚奥林匹克国际村项目也相继落户海棠湾,满足岛内高端医疗所需和国际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海棠湾,正在成为备受世人瞩目的亚洲首席湾区。
 

陵水思源实验学校

  陵水思源实验学校是国内众多思源实验学校中的一所,由海南省政府和陵水县政府出资、香港言爱基金会捐助新建的义务教育公办寄宿制学校,创办该校旨在整体迁移部分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能到县城学校接受较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学校于2008年动工,占地面积60亩,建筑总面积14248平方米,2009年正式开学,现有学生1552人,住校生1386人,走读生166人,住校生学生全部来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一切费用,并由省、县两级政府共同出资,给住校中学生每人每月150元,小学生每人每月100元,交通费每人每年160元等补助。现有教职员工115人,专任教师102人,职工13人。学校所有教师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学校秉承创新原则,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创新农村孩子教育培养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公平、均衡、协调发展,使农村孩子在教育上真正享有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建成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海南省农村寄宿制示范学校。

  海南省于1988年建省办特区。从一个偏僻落后的海岛到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特区,海南的发展经历了太多的不平凡。2009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把海南打造成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家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建省办特区20多年来实践的提炼和升华,为海南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的实施,海南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10年,海南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名列全国前茅。年轻的海南处处涌动着改革的生动与活力,呈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这次海南之行,虽然时间短,但收获很大。海南的发展留给我们很多惊奇,但更多的是启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