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发布 > 人大工作研究

借鉴江苏经验搞活代表工作

——从江苏创建“人大代表之家”说起

日期:2011-03-07
字体:【 打印本页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大工作是否富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代表作用发挥的程度。代表工作做好了,活跃起来了,整个人大的工作也就有了生机,有了活力。如何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如何依法组织代表行使好职权,发挥好作用?笔者认为,江苏省人大创建“人大代表之家”、建立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和县乡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即“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推广。江苏省人大在推进“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过程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范操作,注重实效,基层的各项代表活动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开展更加经常,有效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是搞好基层人大代表活动的重要抓手,是保障基层人大代表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机制,是人大代表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加强“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不是为了建载体而建载体,不是为了建制度而建制度,而是搞好基层人大代表活动乃至推进整个基层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长效机制。有了这个抓手,就可以将基层人大代表活动乃至整个基层人大工作串联起来,带动起来,丰富起来,活跃起来,规范起来,形成生动活泼、井然有序的良好局面。建立这个机制,不是权宜之计,不是突击性任务,不是临时起作用的,而是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将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基层人大代表活动承载起来,不仅本届会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今后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学习借鉴江苏省的做法,促进基层人大代表工作更加有效开展,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覆盖,全面推广“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在“人大代表之家”创建方面,一是要坚持科学合理设置、方便代表开展活动的原则。城市一般应当以街道为单位建“家”,农村应当以乡镇人大代表小组为单位建“家”。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人大代表之家”的建立不强求统一模式,不提过高要求,可以是“专用型”,也可以是“兼用型”或者“借用型”,可以与“党员之家”等合用,也可以借用企业、学校会议室或者农民宽裕住房等设立“人大代表之家”。三是倡导同一地方的代表共同进“家”,要让同一地方的各级人大代表都进“家”,并参加“家”内的有关活动。在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方面,城市的街道和县的乡镇应以建立代表接待选民日制度,从而有效保证代表接待选民的活动制度化和经常化,使代表广泛直接地联系选民,了解社情民意,使选民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农村每年可集中开展一至两次代表接待选民的活动,而在平时更多的是采用建立代表联系户、发放代表联系卡、固定联系若干选民、建立代表与选民的“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强与选民的联系。在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方面,要做到县乡人大代表在一届任期内都向原选区的选民述职一次。要注意解决领导干部代表、企业家代表、文化程度低的代表参加述职难的问题。
        二是重规范,提高“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创建“人大代表之家”方面,要注意抓好制度和台账的规范。每个“家”的制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实用,尤其条文规定要管用,内容表述要准确。同时要建立代表小组活动、代表接待选民、代表向选民述职和代表履职登记等方面的台账,台账栏目设计要科学合理,能客观清楚地反映代表活动的整个流程和实际效果。在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方面,应建立事先公告、代表接待、选民意见记录、处理、反馈等流程,明确各流程的要求,并严格按照流程和要求开展活动。要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加接待或联系选民活动,扩大代表参与率。代表接待选民应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进行,而不要以村委会、居委会主任等的日常接待群众工作来代替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的活动。在开展县乡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方面,应建立代表准备、会议安排、代表述职、选民代表评议和测评、向代表反馈意见等流程,明确各流程的要求,并严格按照流程和要求开展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一是要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进行述职,述职的内容是执行代表职务的情况,而不要以领导干部的述职述廉活动代替人大代表的述职活动;二是代表一定要回原选区进行述职,而不要在乡镇、街道召开的有关会议上搞述职活动;三是要以召开会议进行口头述职为主,以便于选民代表进行评议和测评,不宜采用公示述职、广播电视述职等方式进行;四是每位代表在一届任期内只需述职一次,不宜要求代表年年述职。在开展“一个载体、两项制度”的建设中,县级人大在抓规范方面一定要起到“统”的作用,做到统一制定“人大代表之家”的各项制度和各种台账,统一制定代表接待选民和县乡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的实施办法和操作程序,并提供相关样本。要通过抓规范,使工作走上有序运行、长效运行的轨道。
        三是求实效,发挥“一个载体、两项制度”的应有作用。在“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实效,最难达到的是实效,最需要下功夫的也是实效。只有在讲求实效上下功夫,真正取得良好效果,才能避免“一个载体、两项制度”流于形式,成为摆设;才能使“一个载体、两项制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推动基层人大代表工作活跃开展起来;才能使“一个载体、两项制度”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长期坚持下去。在创建“人大代表之家”上讲实效,关键要管好“家”、用好“家”,依托“家”这个载体和平台,着力把各项代表活动组织好、开展好。要做到每个“家”每季度至少集中开展一次代表活动,既可以组织代表进行学习培训,又可以组织代表进行视察调研;既可以组织代表接待选民,又可以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既可以组织代表听取有关部门和单位工作情况的汇报,又可以组织代表讨论研究有关问题,真正使“人大代表之家”成为“学习培训之家”、“联系选民之家”、“开展活动之家”、“履行职责之家”。在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上讲实效,关键要认真对待、切实解决好接待中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属于群众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清楚不理解的,要耐心地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效解决接待中群众所反映问题的规定和办法。如将群众集中反映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政府有关会议议程或工作日程,认真进行研究和处理,使之切实得到解决。对于代表接待选民活动中群众反映的一些重大问题,可以通过运用人大职能或开展人大工作,如代表议案建议的提出和处理、代表视察、执法检查、会议期间审议工作报告、约见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等方式,加大办理力度,解决实际问题。在开展县乡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上讲实效,关键是要增强代表履职的意识和履职的主动性、自觉性。通过述职活动,把代表述职的压力变成履职的动力,把选民提出的意见作为代表改进工作的要求,使代表更好地执行职务、发挥作用。要将代表述职的评议意见和测评结果,作为评先创优和换届时连任代表提名的重要依据。
        “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漱而就的,必须做到坚持抓、反复抓、深入抓。要把加强“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放在人大代表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抓好“重规范”、“求实效”的工作,使“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的实效得到更加充分地显现,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从而推动人大工作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