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号召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方面体现了领导干部读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在读起书来确实很困难。
概括地讲,当前读书难,原因有四:一是信息时代快餐文化对读书时间的挤占。表现为生活节奏加快、信息获取便捷,但这些信息激烈而不深刻、多点而不聚焦。二是开放的世界物欲横流,多种诱惑花样翻新对业余时间读书的挤占。各种歌厅、舞厅、酒吧等消费,度假、旅游、运动、健身等安排,改变了过去以读书为精神消费主渠道的局面。三是繁忙的事务和紧张的日程使工作中抽时间读书变得分外艰难。四是读书市场的商业化进程也使读到好书变得不易。一方面大量印书、发书,动辄就是几十卷的领导干部必读,书来的容易,量又大,过去那种拿到一本书爱不释手的情景不会再现;另一方面在各方竞争的读书市场上选到真正有价值的好书,说大海捞针或许过分,但也确实需要练就火眼金睛的真功夫。因此,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领导干部书柜里的书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漂亮和丰足,而领导干部真正潜心读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不易和艰难。
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读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也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读书需要心静。浮燥的心态,再好的书也看不进。创造读书环境,留出读书时间,必须学会放弃,学会“知止”(即节制欲望)。读书要求能够读到好书。什么是好书?因人而异,标准不同。对领导干部来说,历史和哲学,是增强战略思维的两类重要书目。唯有历史能够替代经验。历史是材料,哲学是方法。读书有功利性,更有非功利性。一方面读书也是讲功利的,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通过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另一方面更高境界的读书呈现极大的非功利因素。前者反映为什么而看,后者则反映为真理而思;前者出策,后者出略;前者讲“知”,后者讲“悟”。惟后者能产生大情感。大情感出大思想,大思想出大智慧。
有这样的境界,就能不以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作为个人谋取私利的敲门砖,而是作为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报答祖国、报答人民的基石。只有这样才能淡泊名利、坚忍不拔、不畏挫折失败;才能在物欲横流、各种诱惑花样翻新情况下,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专注;才能使自己的能量像激光束那样高度聚焦,才能使自己什么时候也不骄傲,什么时候也不萎顿,什么时候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与工作风貌。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有这样的境界,都能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读书的境界
桑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日期:2010-08-16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