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村大忙人

日期:2017-08-29
字体:【 打印本页

  6月8日,记者来到河西村,雨后的乡村空气清新,泥土芬芳。
  尹得胜是个大忙人,别看已经60岁了,一刻都闲不住。在村委会门前,记者才看到尹得胜一眼,他便不见了踪影。“打电话不接,去地里看找不见人,八成又在谁家帮忙。”村上的会计早已对尹得胜的忙碌习以为常。在等待中,记者翻开了一本放在桌上的黑色记事本,里面每张照片下面都有一行公公整整的小字:2015年7月1日,走访慰问老党员,带去慰问金和慰问品。2016年6月1日,为河西村5名留守儿童送上节日礼物。2016年7月5日,实地察看注水管道铺设情况。2017年1月4日,组织村上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会议……村上,每件大事、小事、家事、国事都在记事本里详细地记载着,厚厚的记事本里满满都是尹得胜这些年来的履历。
  说曹操曹操就到。当记者正在感慨,尹得胜迈门而入,看到大家等候已久,他显得十分不好意思,“村上一户人家的阿奶刚才过世了,我去给张罗张罗。”他耐心地解释着。我们坐下身来进行采访,才问了两句,他的电话又响了起来。镇上让他推荐帮扶的贫困党员,他把68岁的申天英报了上去。“老申负担重,压力大,快读完大学的孙子今年查出来得了癫痫,一家人都没了着落。”对尹得胜来说村上谁家缺啥,谁家有难,他都了然于心,只要是能帮上忙的他绝不含糊。
  河西村地处乐都南山半浅山地区,人多地少。长期以来,村民生产经营方式以传统农耕为主,单纯靠种植洋芋、辣椒这种传统作物,百姓的生活质量提不上去。几年前,一次考察学习使尹得胜对现代农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大棚种植投资大,但见效快、效益好、不受季节限制,可以从大棚种植找一条突破口。村民接受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打出了“纯绿色、无公害、无污染、讲信用”的蔬菜大棚销售策略。
  走进村口的蔬菜大棚,一股浓香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翠绿个大的青椒缀满了枝头,在温室大棚氤氲的水汽中显得娇艳欲滴。尹得胜说,现在全村已完成蔬菜旧棚改造80栋,建成37栋冬暖式高效温棚,西红柿、黄瓜、人参果等反季节蔬果供不应求。他走进旁边的大棚摘下了几个硕大的人参果递到记者手中,一边感慨道,“能在我们这儿种活这么新奇的水果真不容易。”河西村农产品种植规模相对较小、市场信息不灵,蔬果销售难,销售价格不高影响了村民的收入。为帮村民牵线搭桥寻找销路,尹得胜积极与西宁及本区个体蔬菜经营户协调联系,将河西村的农产品推销出去。现在,上门采购农产品的商贩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村民种植蔬果的积极性。据村民介绍,现在一个种植青椒的大棚,一年可以为他家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蔬菜大棚让河西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的愿望。近年来,在尹得胜的带领下,河西村村民自发组织增收的渠道日益增多,15户村民自筹资金干起了运输,10户村民合资承包建筑工程,河西村的村民从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设施农业、扩大特色种植面积中尝到了甜头,家家户户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瞿昙镇虽然有古八景之一的“南山积雪”美誉,但河西村后山1.2万亩山坡却是一片荒芜。“不长树木只长草,风吹砂石跟着跑”是这里的写照。由于山高坡陡,这1.2万亩荒山坡地无法有效利用,百姓只能望山兴叹。“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尹得胜对此大有感触。2014年春节刚过,河西村的春天还有阵阵刺骨的寒意,他动员全家扛上铁锹,带上干粮进驻村北的荒山里。他自掏200万元购买了30万株苗木,每天除草、施肥、种树,开启了治理荒山的征程。一些村民劝尹得胜:“你都快60岁的人了,不在家里享福,花这么多钱在这荒滩滩里,小心钱白扔了。”尹得胜并不后悔,他决心已定,势必要让荒山有个大变样。在他的带领下,不少村民加入了种树的行列,尹得胜格外照顾村上的困难群众,把除草、施肥的活安排给他们,按时发放工钱让村民贴补家用。如今,30万株松树、榆树、杏树、桃树等10余种苗木使8000亩荒山披上了绿装。顺着尹得胜手指的方向望去,雨后的山间郁郁葱葱,莺雀争鸣,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曾是怎样荒芜的模样。“还有4000亩荒地我决心今明两年完成,只要还有一口气儿,种树的事儿我就不会停下来。”望着自己亲手种出的绿林,尹得胜的眼中充满着喜悦和憧憬。
  “人民选我当代表,不是举举手、发发言就行了。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要时刻牢记代表的光荣使命,当好联系群众的桥梁。”作为一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尹得胜积极行使代表职责,履行代表义务,切实把代表作用发挥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当人大代表的这些年,他先后在各级人代会上提出建议、意见1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他提出的关于瞿昙寺旅游综合开发的建议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总投资13亿元的瞿昙寺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当中。
  多年来,尹得胜为村民办的好事实事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有困难、找老尹”,这不仅是群众对尹得胜工作的肯定和为人的信任,也是对他履行代表职责最好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