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间破解“五大生态板块”生态环境保护难题

日期:2018-01-17
字体:【 打印本页

1129日下午,省人大机关办公楼二楼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一场特殊的“问政考试”正在进行。“考官”是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及人大代表;“考生”是省政府和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等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这是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我省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河湟地区、柴达木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也是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内的最后一次专题询问。

“希望询问和应询的同志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直截了当,避免答非所问。”下午3时,会议准时开始。主持人提醒代表:询问时间掌握在2分钟之内,应询回答时间掌握在5—10分钟。现场气氛瞬间严肃起来。

一问一答,直击问题实质

“‘五大生态板块’生态保护与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省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蓝青打响了本次人大专题询问的“开山炮”。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统筹推进‘五大生态板块’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以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功能为核心,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着力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以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为主线,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科研推广和人才培训为支撑,完善生态监测预警预报体系,着力夯实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基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吴海昆说。

“下一步工作重点有哪些?”张蓝青追问道。

吴海昆从加强规划顶层设计、推进重大工程实施、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四个方面给出明确回答。

问题直接,切中要害。一问一答之间,勾勒了“美丽新青海”的生态画卷。

“在生态保护优先的新理念下,如何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赵永祥委员问出了在场每个人的心声。

“我们将围绕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提下,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工业节能降耗,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姚琳坦诚地回答道。

生态补偿一直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我省在国家支持下,建立了哪些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标准和保护效益是如何挂钩的?今后将如何改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杨牧飞委员一连串的问题,霎时将会场的紧张气氛推到了顶点。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锋客观地陈述了我省现有的生态补偿政策,并用数字给大家展示了政策实施效果。“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围绕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屏障、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带等‘一屏两带’区域,实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示范取得一定成效,多元化补偿机制初步建立,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完善。同时,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应询过程直面现实不遮掩。询问人提问时简洁明了、开门见山;应询人答问时突出重点、言之有物。

紧扣主题,行使监督职能

提问连续抛出,直击问题实质,一场关于“五大生态板块”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实施情况的“大考问”持续了两个半小时。

询问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监督形式。按照监督法精神,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一府两院”工作中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问题,要求有关机关作出说明、解释的一种监督手段。本次专题询问,依据201312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进行。

以这样的形式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其目的不言而喻——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五大生态板块”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基本涵盖了全省所有生态单元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内容,既关乎发展,又关系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

可以说,就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询问,既是省人大常委会对省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也是对代表和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更是对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次全面检视。

问前做足功课,广泛征集民意,这是询问者给所有与会者的共同感受。为开展好此项工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认真研究讨论,精选询问议题,审定具体工作方案。省人大环资委精心组织实施,召开工作协调会、准备情况汇报会,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详实的调研报告。就专题询问问题广泛征求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两市六州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并通过电话、网络等多渠道征集突出环境问题,为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政府相关工作报告、开展好专题询问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0位询问人提出的问题,紧扣“五大生态板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

有关调整产业结构,湟水河污染治理,柴达木、河湟地区严重缺水问题,旅游景点脏乱差问题,实现草畜平衡,自然保护区矿业权的退出补偿……专题询问会上,委员、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尖锐、具体、直接”,个个切中要害,把老百姓心里想问的事,都想到了、提出来了、问清楚了。

答中有诺,明确整改方向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们将继续以PM10PM2.5控制为重点、兼顾NO2VOCs控制,在西宁市、海东市进一步加强网格化管理和区域联防联控,持续巩固城市扬尘综合整治成效。”

“在湟水河污染治理上,坚持以新一轮规划为指导,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抓手,按照水陆、城乡和干支流统筹的治水思路,强化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管理协同推进,坚决打好湟水河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到‘十三五’末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Ⅲ类水质比例达到50%的工作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开展保护区本底调查、科学规划,勘界定标,按照法定程序,进一步优化调整保护区功能区,特别是将部分乡镇村社调出保护区,努力促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协调。”

“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

“我们将持续抓好‘厕所革命’,实施好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加强对景区内厕所改造提升和建设,加强对管理维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做好旅游厕所的日常维护,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

应询者不仅回答问题,也明确了整改目标。专题询问,问出了深度和关键,答出了责任和承诺。

曹文虎副主任指出,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五大生态板块”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下转第45页)(上接第39页)既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也是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加快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建设新思路的重要举措。他要求,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按照应询承诺事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推进生态强省建设步伐。

副省长田锦尘表示,省政府将根据此次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梳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一件一件盯着办,办成一件销号一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重大生态项目实施、关键生态举措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问效,奋力开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新局面。□   

(作者单位:省人大环资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