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东方刚微微泛白,鸟儿才开始鸣叫。
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老爷山脚下的桥头公园里,已是一番热闹景象:吊嗓子的、晨跑的、打太极的、舞剑的……在绿树掩映间,晨练的人们已经从这里开始了新的一天。
初到桥头公园的游人,会被这里清澈的湖水、葱茏的树木、雅致的景色、整洁的环境所吸引。同样,对于常到桥头公园游玩的市民来说,免费开放后桥头公园的巨大变化更值得“点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多年的跟踪督查。
群众关注不断“问”
作为西宁新八景之一,“桥头寻幽”曾以独具江南的风光和恬静幽雅的景色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休闲游乐,而荡着小船游览“三潭印月”、“烟波致爽”等景点也是游客必玩的项目,更不要说儿童游乐场的旋转木马和曲径通幽处的清静带给人们的轻松与快乐。
然而,到了上世纪末,由于投资不足,管理不善,桥头公园的基础设施日益老化,花草树木不断减少,大片区域被承包给私人经营休闲茶园,游人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环境也越来越差,昔日秀丽的景色一去不返。而且,由于桥头公园上游西宁市四水厂、桥头发电厂、县自来水公司等单位常年抽取地下水,公园周边兴建高层居民小区,以及北川河永久性河坝的建成等原因,使得桥头公园地区原有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和北川河东岸渗水循环系统被破坏,公园周边泉水全部枯竭,流经公园的地表水完全断流,占地30亩的人工湖出现了旱湖现象,湖水干涸发臭,游人越来越少,公园没有了往日的灵气和活力,其应有的观赏休闲功能也日渐弱化。
“都30年没变化了,我小时候啥样还是啥样,而且好像越来越差了。”
“公园的湖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蓄上?”
“公园的道路、座椅什么时候才能修一修啊?”
“西宁和外地的公园都免费开放了,我们的桥头公园啥时候才能免费开放啊?”
……
桥头公园的“命运”,一直牵动着全县人民群众的心,加快公园的维修和管理也是近年来人民群众不断向县人大常委会反映的重要问题之一。
代表入心持续“提”
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人大代表肩负着反映民情、为民代言、维护民利的重任。桥头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而言,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自2011年县十六届人大选举产生以来,人大代表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向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改造桥头公园的意见和建议。
特别是在历年的县人代会上,人大代表都围绕桥头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6年来,共有87名县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提出过关于桥头公园建设的建议,有73名县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过5件代表建议和2件“人大代表直通车”信件。归结起来,都是县人大代表建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对桥头公园进行全面改造,疏通人工湖水源,修葺长廊亭阁,增加植被座椅,并免费开放,还人民群众一个风景优美、设施齐全、宜于游玩的公园。
正如连续多年提出此建议的赵成良、唐永范等人大代表所说:“桥头公园是大通县的一处重要景点,也是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反映着全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也承载着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因此,我们一直建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桥头公园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公益性、开放式公园,切实为全县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休闲娱乐环境。”
人大督查坚持“议”
其实,桥头公园的境况,也是县人大常委会一直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代表建议办理“面对面”、人大代表“议政日”、专题询问等活动,不断加强对桥头公园改造工作的监督。
在制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和确定监督议题时,县人大常委会一直将桥头公园的建设与管理作为一项重要议题进行统筹安排,而且根据每年的建设进展情况,分层次设计监督内容,加强跟踪监督力度。
2013年,在县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的人大代表“议政日”活动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赵持位就“如何彻底解决桥头公园人工湖的水源和‘脏、乱、差’”问题,向县政府林业部门负责人提出了询问意见。
2014年,在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的代表建议办理“面对面”活动中,县人大代表听取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就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其中一件就是代表提出的关于整治桥头公园的建议,在听取了县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后,人大代表与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督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办理,加以解决。
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桥头公园大力改造的同时,县人大常委会主动跟进,多次组织调研组对桥头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向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把此列入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的一项提问内容,强化督查。
“请问林业部门如何加强桥头公园及有关景区的保洁和管理?”
“桥头公园经过修缮,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但亮化工程还没有实施,缺少照明路灯,也给群众和游人带来不便,请问县林业局对此有何计划,如何加以解决?”
这两个问题分别是2014年和2015年,在“全县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题询问”、“全县城镇管理专题询问”时,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的询问问题。
“正是通过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有效的监督,桥头公园改造工作才得到不断深化,环境才变得如此美丽。作为一名连续多年提出改造建议的代表来说,我觉得很欣慰。”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李生荣说。
政府积极回应“改”
“桥头公园已修缮一新,并实现免费开放……”2015年,在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时任县长韩生才在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
2014年10月1日,经过一年多的修缮后,桥头公园的面貌焕然一新,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免费开放公园,还绿于民,普惠群众,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是城市文明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也是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建设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主管林业工作的副县长马文义说。
提到桥头公园的建设,县林业局局长马志云坦言:“县政府对桥头公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重视,但由于建设资金不足,一直没有真正解决。这几年得益于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有效的监督,县政府及林业局才狠下功夫,认真研究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对桥头公园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
为了做好公园的修缮工作,县林业局专门邀请西北综合勘察设计院在利用现有景点、道路原形的基础上,本着“既继承原先设计的合理性,又突破现有布局的局限性,推陈出新与县城城市建设步伐保持一致”的原则,对桥头公园的修缮进行了详细规划。
从2013年起,县林业局对桥头公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首先,进行了拆墙透绿工程,撤除了公园东、南、北三侧的围墙,换上了造型优美的欧式围栏和宣传栏。其次,对公园古长廊、假山亭、湖心亭等景点重新进行了彩绘,更换了道路地砖,疏通了人工湖水源,修缮了湖堤,对人工湖进行了彻底清淤和整平。同时,所有私人休闲茶园全部迁出后,对公园进行了大规模绿化,种植草坪2.5万余平方米,栽植云杉、油松、丁香、碧桃、牡丹、芍药、荷兰菊等各类苗木和花卉15万多株(墩),草花4万余盆……,桥头公园有了比先前更秀美的景色。
“免费开放不仅仅是把门打开,更重要的是在免费开放后将公园管理好,为市民服务好”。
“公园不仅要有自然美景,还应有社会人文景观……”
“公园应利用现有景观加大对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等内容的宣传,让游人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文化的洗礼……”
在2015年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分团审议时,代表的发言点到了问题的要害。
县林业局及桥头公园管理处积极采纳了这些建议,自筹资金架设太阳能路灯75盏,安装休闲椅200余把,垃圾箱200余个,设置各类监控探头43个,各种警示牌260余处,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并成立了环卫队和巡逻队,及时清除垃圾和劝导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同时,在现有的建筑墙面上,彩绘了大量的宣传画,积极宣传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和民族团结。
“免费开放后的桥头公园比以前更优美、更干净、更安全,人也更多了……”群众普遍认为。
“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我们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环境管护,分批次将部分青杨更换成四季常青树种,增加林木的层次感和观赏性……为全县人民群众营造越来越好的娱乐休闲环境。”谈到今后的发展,桥头公园管理处负责人显得信心满满。
市民满意齐声“赞”
“道路比以前更平更宽了,我带小孙子来玩,也不怕摔倒了。”
“湖水更绿更清澈了,在湖边散步觉得更舒心。”
“花真多啊,就像在画中一样。”
“有了监控和路灯,晚上过来跑步也不用害怕了。”
“在游玩的时候,还可以带儿子看宣传画,教他认字、学美德,真是一举两得”。
“公园没有了围墙,公园景观成了城市景观,即使是走在路边不进公园,也能感受到城市的绿色更多了。”
……
提起桥头公园的变化,群众赞不绝口。
而每天近万人次的游人数量,也从另一方面诠释着改造后桥头公园对游人的吸引力。
“我的建议没白提,没想到桥头公园改造得这么好……今后还要提一些更好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赵持位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溢于言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对县人大常委会来说,同样是依法履职的根本。作为全县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之一,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关注桥头公园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单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