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日期:2016-08-10
字体:【 打印本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回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所走过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要求,凝结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新理论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新思路,洋溢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是一篇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冲锋号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使我经受了一次生动的党史教育,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使我再次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与自豪,对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一、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中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将无从谈起。

中国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苦苦探求救亡图强之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等人发起的洋务运动、康有为等人发起的维新运动、孙中山等人发起的辛亥革命都一一失败,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身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面临着三种建国方案。一种方案是主要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的,他们主张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一种方案是由某些中间党派的领袖人物或中间人士代表的,他们仍然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一种方案是由共产党代表的,主张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三种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长时期的政治实践中去比较、检验,并作出选择。其结果是:第一种方案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它的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种方案不仅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赞同,就是原本持有这种主张的人,除极少数走向反动外,多数也在实际斗争中同共产党站在一条战线之上,承认了共产党领导的正确;只有共产党的方案,由于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由于党在群众中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最终赢得了全国人民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真诚拥护。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的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也就突出地提上了全国人民的工作日程。进行经济建设,首先是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是,怎样才能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呢?从世界历史上看,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这是欧洲许多国家、美国和日本走过的,而且走通了;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极其弱小,不能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它就仍然不能摆脱对外国垄断资本的依赖,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就难免成为外国垄断资本的加工厂和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而且,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社会将发生严重的两极分化,这不仅意味着工人阶级将继续长期遭受剥削和压迫,而且意味着广大农民将要失去他们在土地改革中得到的胜利果实,大量手工业者也将走向破产。这是解放了的中国人民所不能同意的。正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资本主义道路仍然走不得,中国要走向繁荣富强,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普遍地提高全国人民的购买力,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才能保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保证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只有能够把这两项历史任务自觉地担当起来并带领人民为此而进行胜利斗争的政治力量,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合格的领导者。实践证明,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带领人民为独立和富强进行的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经过反复检验、比较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永载史册

中国共产党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和探索,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放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大背景下考察,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及其意义。

第一个伟大历史贡献是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之前,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侮。虽然,有的阶级和政党做出了反抗的努力,但都没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起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任。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这一伟大历史贡献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第二个伟大历史贡献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多方面的执政成就:政治上,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经济上,恢复了被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就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外交上,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享有的不正当权益尽数消除,曾经失去的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迅速回到中国人手中;国防上,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这一伟大历史贡献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是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成就。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中国人民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民主自由权利;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国家统一大业稳步推进,收回被西方国家割占的香港、澳门,中华民族洗雪了百年耻辱;国防实力得到很大提升,军事强国地位已为世界所公认。这一伟大历史贡献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深刻认识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必将有力地增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励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顾95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成立时只有几十个人的党成为世界最大规模执政党,从“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在于“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要始终不渝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要与人民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工作做好。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当党正确地制定和实行群众路线时,革命就胜利、发展;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失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可谓语重心长。

四、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保证思想不变质、信念不动摇,激发灵魂深处的伟力,用行动践行理想信念,我们党才能具备强大的真理力量与道义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立更大功勋。

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和落实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从八个方面提出了行动指南: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八个方面的行动指南,贯彻其中的是“不忘初心”这条红线,不忘初心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是精神上的“钙”。从我党历史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不难发现,无论哪个时期,我党始终高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旗帜,一大批革命志士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创新者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可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和力量之源。□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