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群众的贴心人

日期:2016-08-10
字体:【 打印本页

629日一大早,记者从格尔木出发,沿着109国道前往都兰县采访。车窗外,戈壁大漠风光沿着公路两旁自然延伸,与青海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景观更增添了一种广阔无边的豪情。

汽车行驶了近4个小时,窗外已是片片油菜花田和翠绿的青稞田地相间点缀,穿过一片树林,我们到达了当天的采访目的地——都兰县里沟乡。在村口,我们见到了州、镇两级人大代表,乡党委书记尖参本。他身着蓝色藏袍,个子不高却精神抖擞,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在场的记者聊起近几年乡里的变化。

谋出路给牧民搬新家

沟里乡位于都兰县东南部,是一个纯牧业藏族乡,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相临,平均海拔4200米左右。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冬天常遭受大雪天气侵害,若遇到大雪封山,牧民无法通行,没有饲草的供给,牲畜冻死饿死的现象时有发生。2009年,国家游牧民定居项目在青海实施开来,尖参本主动召集村两委班子商讨,找一条适合牧民群众发展的路子。若想不再受困于冬季发生的雪灾,只有搬进山下的游牧民定居房才能解决。当尖参本把这个想法告诉群众后,并没有得到牧民的支持和响应,大家世代都靠放牧为生,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简直比登天还难。当时,拥有479户牧户的沟里乡,只有不到50户搬进了定居房。“新房子啥都好,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活动广场,样样齐全,还给我们通了水电,这么好的政策,居然没人响应。既然牧户兴趣不大,那我就见招拆招。”为了使牧民早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他卖掉了自家部分牲畜,成为第一批搬入定居房的牧户。许多党员干部看到尖参本的决心,也相继从山上搬下来。“毕竟他在我们乡当了20多年的党委书记,加之他人大代表的身份,就是我们的领路人,信不过别人,我们也不会信不过他。”村民索南东智头一个响应尖参本的号召。看到陆续有牧户搬入定居房,尖参本紧跟势头,联合老党员和人大代表,走家串户为牧民讲述定居房为大家带来的便利条件,一次说不通,他就去两次、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年的时间已有一半的牧户搬去入了定居房。“原来观念比较保守的老人现在第一个响应国家的这项政策,因为他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国家带来的福利。”谈起游牧民定居房给牧民带来的好处,尖参本点头称赞。

想办法让百姓企业双赢

沟里乡拥有丰厚的矿产资源,据介绍,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铜、铁、铅、煤、大理石等,其丰富的金矿资源,使得沟里地区成为青海省境内第二大黄金矿区,享有“金腰带”的美称。2010年,著名企业山东黄金看准这片宝地,在沟里乡成立了青海山金公司发展开采产业。“乡上的金矿属于我们本乡独有的资源,咋能让外人说采就采。”自打山东黄金入驻沟里乡,就遭到了当地牧民群众的反对,村民甚至会为了争矿区与公司员工产生口角。看到这些情景,尖参本对于百姓的反应表示理解,但矿产资源同时属于国家集体财产,他要想个法子让企业和牧户减少冲突,达到双赢。青海山金公司若要采矿就要修路、运输,而这些项目的实施一定离不开周边百姓的支持,倒不如成立自己的合作社,通过招用大量劳动力,在他们公司需要服务时进行劳务输出,从而实现互惠双赢。当尖本参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后,得到了大力支持,许多牧户入股加入了合作社,为山金公司提供种类多样的劳务支持和服务。近年来,乡中的牧户和山金公司相处融洽,合作社也不断发展壮大,打造成沟里乡自己的品牌“金沟里工贸公司”。

转思路带牧民发家致富

随着草原禁牧奖励机制在沟里乡有序开展,草原载畜量得到有效控制,沙化土地不断减少,昔日草原重现绿色生机。当地禁牧减畜的牧民,或多或少得到了国家的奖励。但尖参本发现国家的奖赏政策使牧民降低了忧患意识,许多人都没有理财存钱的想法,更别提创业投资。沟里乡距离县城有70公里,大部分牧户出门采购成为一个难题。去一次县城路途较远,很多人为了不跑远路,就在乡上零散的商店购物,但商品局限性大、种类少,不能满足每家每户的需要。何不在乡上建一个我们乡自己的购物广场?他随即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去县上的农贸市场、超市考察调研,带动牧户集体创业,发挥国家奖补资金优势。一些牧户担心自己的投资会打水漂儿,尖参本耐心地为大家解释发展思路,打开发展格局,消除了牧户心中的顾虑。今年,占地7000平方米,集休闲、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大型超市已在乡上修建完毕,牧户根据自身需要购买了面积不一的商铺打造自营经济。村民东科在村上销售牦牛酸奶已有多年,他家的酸奶品质好,口味酸甜爽口,深受周边村民的喜爱。听到这个消息,他马上购买了更大的铺面,希望自家的生意能够越做越红火。

尖参本带领牧民群众实干、巧干,使昔日的牧区面貌发生了改变。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深知责任重大,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他说,只要当一天代表,就会扛起肩上的责任,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他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