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仁其美格为自己心爱的家乡和热爱的土地无私地奉献着青春, 她以年轻的锐气,和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风采为牧区的发展辛勤耕耘,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和信赖。
乌图美仁意为长长的河流。6月27日,记者随青海人大工作记者采访团来到格尔木市,采访州市两级人大代表、乌图美仁乡人大主席团主席秀仁其美格,领略她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临危不乱 救人于难
乌图美仁乡草场广阔,依水傍河,是格尔木市为数不多的草原湿地。去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爆雨使这片美丽的土地陷入绝境。距离乡政府不远的察汗乌苏村遭遇了十几年来最大的水灾,大部分蒙古包被冲毁,泥泞的沼泽使人畜寸步难行,加之草场水涝严重,牲畜面临采食困难,不少体弱的幼羊没有躲过这场灾难。灾情发生后,秀仁其美格连夜赶到察汗乌苏村,为最大限度的减少牧民群众的经济损失,冷静沉着的她立即组织牧民群众开展自救、无害化处理死畜,并与州农牧局、水利局沟通协调,紧急调拨应急饲料,6辆挖掘机连夜工作,灾区群众及所有牲畜被转移到了安全区域。村民巴图夫一家受灾严重,雨水冲坏了他们一家5口居住的蒙古包,羊圈栅栏也被毁坏,由于家里两位老人在转离灾区途中腿脚不便,秀仁其美格帮助巴图夫一家搬迁转移到了安全区域。“这里大部分村民是看着我长大的,如今大家遇到困难,我也力所能及地尽一份绵薄之力。”看到老乡有难,秀仁其美格总是冲在最前面。去年在她的多方协调和努力下,如今的察汗乌苏村已经修好一条长达30公里的排水渠道,积水问题现不复存在。
心系家乡 情暖学子
身为人大代表的秀仁其美格同时身兼数职,关心农牧区群众的同时,她把目光聚焦在近年来毕业返乡的大学生身上。过去的农牧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乡上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在外地上学的本乡毕业生都愿意回故乡发展。 (下转第47页)(上接第45页)但限于岗位和职位的局限,很多返乡的年轻人并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秀仁其美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多次在州市人代会期间提出关于为乌图美仁乡增加岗位编制的建议。在她的多方努力下,今年相关部门为乌图美仁乡增加了11个公益性岗位名额,乡政府办事处注入了一批新鲜的年轻力量。20岁的蒙古族女孩恩娜日乐告诉记者,她去年刚毕业返乡就赶上了这个就业的好时机,目前在乡政府当办事员,虽然每个月的工资不多,但秀仁其美格为他们一同返乡找工作的同伴们提供了一个工作和学习平台,大家心怀感激。
急中生智 排忧解难
过去的乌图美仁乡主要靠放牧和种植传统经济作物维持生计,2014年,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秀仁其美格积极宣传党的政策,鼓励村民顺势而为,在小灶火地区的安康村大面积种植枸杞。得益于天然的环境优势和肥沃的土地,试种第一年就为全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这里的枸杞果鲜产量大、品质好,销路十分广阔。但当时全村的采摘工仅有不到200人,枸杞产量高,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大量鲜果还来不及采摘就已经腐烂。看到大家辛苦栽种的果实烂在地里,秀仁其美格很心焦。为解决村中缺乏采摘工人的难题,她积极向周边乡镇“取经”,据临乡经验人士的指点,她通过多种渠道同四川省雅安县人才交流市场取得联系,当年为村中引进了近700名采摘工人,采摘难的问题得以解决,每个工人一年下来可以拿到十分可观的收入,现在不少外地人每年会在采摘季节赶到安康村加入采摘行列。据她介绍,相比原来的经济作物,枸杞产值要比过去翻10倍,村民周学国一家种了25亩枸杞,年收入高达20万元。在她的带领下,不少村民也相继开展枸杞种植,去年安康村枸杞产量达400多吨,百姓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秀仁其美格为自己心爱的家乡和热爱的土地无私地奉献着青春, 她以年轻的锐气,和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风采为牧区的发展辛勤耕耘,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