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 精准发力

日期:2016-03-14
字体:【 打印本页

  为摸清找准县乡人大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出一份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省委文件,切实开好全省县乡人大工作会议,按照省委要求,2015年省人大常委会牵头组成三个调研组,深入青南、西宁海东和环湖地区部分市州县乡,对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多年来,县乡人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行使职权,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是整个人大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有:
  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县乡党委、政府负责人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加强人大工作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实,缺乏经常性地了解、指导和加强人大工作的机制,甚至有的把人大当成党委、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对人大同志安排党委、政府日常工作多,导致人大职能偏移、职责错位、工作“虚化”。县乡人大的领导干部普遍存在“二线”思想,把人大工作当成退休前的过渡,缺乏奋进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履行职责不全面不充分。存在选择性履职现象,干得了就干,干不了就算,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多数自治县人大没有专门的立法机构,缺乏法律专业人员,没有专项立法经费,起草条例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承担,作为立法机关的人大在立法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监督重点不突出,预算决算审查和监督的力度不大,流于形式;监督形式比较单一,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的跟踪问效不够、力度不大、时效性不强;检查、评议、询问、听证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对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重点、范围不明确,程序不健全,被动决定多、主动决定少,程序性决定多、实质性决定少,事后决定多、事前决定少。代表工作相对薄弱,全省县、乡人大代表中农牧民代表分别占45.47%、74.24%,初中及以下学历代表分别占36.27%、65%,能力素质与履职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县乡人大组织代表活动不经常、内容不丰富、形式不多样;代表建议办理重答复、轻落实现象仍然存在;乡镇人大代表履职补助标准亟待提高。
  县级人大机构设置不规范不统一。有的工作机构数量不一致、名称不统一,青南地区县级人大工作机构平均3.9个,环湖地区平均2.9个,西宁海东地区平均6.9个。青南地区多数县人大的工作机构称科、室,西宁海东地区大部分称工作委员会,环湖地区有的称工作委员会、有的称办公室。有的县级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西宁市所属县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外,其余各县市区人大工作机构只是经过当地党委同意,未得到各级编制部门审批。有的机构职能设置不科学,县级人大的工作机构大多按照与政府部门对口的方式设置,但受数量所限,无法与“一府两院”众多机构及垂管单位一一对应,履职范围不全面不完整。
  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不匹配。一是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名额少、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从数量上看,除西宁市大通县、湟中县,海东市民和县,玉树州玉树市等县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有25名外,其余各县市区均在17名左右。从专业结构上看,普遍缺乏既熟悉法律又有丰富执法经验、既懂财政金融又有丰富经济管理工作经验的、既懂人大理论又有人大工作实践经验的人才。据调查,现有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专职组成人员只占30.06%,具有法学背景或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仅占4.29%。从年龄结构上看,各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年龄偏大,能够继续提名连任的人员较少。     二是县级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编制紧缺、工作人员不足。编制部门核定的县级人大编制平均每个县(市、区)10名,而每个县(市、区)平均实有人数16名,平均超编6名。其中青南16个县市共超编108名,环湖14个县市共超编84名,西宁海东13个县区超编37名。每个县级人大现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在6名以上,行政工作人员平均不足5名,有限的编制和岗位往往由离岗待退人员占用(如玉树州各市县共有16名离岗待退人员),普遍存在“一人一委”“一人一科”现象,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只能通过公益岗位、见习岗位或借调解决,稳定性差。三是人大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不顺畅,同党政、司法部门之间的交流不够,有进难出甚或只进无出。
  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较为薄弱。有的乡镇人大主席团“弱化”“虚化”问题突出。乡镇人大主席团在闭会期间的职责不明确、活动不规范、工作不经常,履行职责不及时、不到位、不充分。有的专职主席、副主席“专职不专”。从调研数据看,全省乡镇人大专职主席配备数达80.49%,比例较高,专职副主席占16.8%,但大部分专职主席、副主席不同程度地分管统战、教育、民族、扶贫等工作,有的乐此不疲,没有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抓人大工作,“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有的没有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全省乡镇人大专职工作人员只有4名,占1.08%,兼职工作人员也只有144名,占39.02%,存在无人干活的问题。大多数乡镇人代会质量不高。有的会期过短,往往是“上午听听念、中午吃吃饭、下午举举手”;有的议题审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流于形式,存在走程序走过场问题。五是全省67个街道中只有3个街道设立人大工委,44个街道没有人大工作机构。六是所有乡镇均未设立人大工作办公室,大多数乡镇人大未配电脑等办公用品。
  问题就是方向,就是工作的目标和靶子。调研中反映的问题,就是县乡人大工作的目标靶向和重点抓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县乡人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县乡人大工作发展的各种问题,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这不仅需要县乡人大的自身努力,更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更需要政府的积极配合,更需要各方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实现人大工作整体推进的合力,推动县乡人大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切实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展现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更要勇于创新思路解决问题,把“问题导向”的压力,转化为推进落实的动力。通过深入细致、扎实高效的工作,努力在一些关键性全局性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推动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