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 灾后重生

日期:2015-12-29
字体:【 打印本页

       玉树,藏语意为“遗址”。玉树藏族自治州被誉为“名山之宗”、“江河之源”和“牦牛之地、歌舞之乡”,是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一提起玉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2010年4月14日发生的里氏7.1级大地震,那场巨大的灾难,给玉树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时光如梭,五年过去了,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不知会是怎样一种场景。 
       9月21日,我有幸成为省直机关玉树灾后重建观摩考察团中的一员。上午9时,MU2365航班在西宁曹家堡机场按时起飞,一个小时后降落在玉树巴塘机场停机坪上。听说前几日,玉树连续降温,秋意甚浓。而当我们走下飞机,感受到的却是阵阵和煦的微风拂过面颊,温暖耀眼的阳光普照着整片大地,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这是初次来玉树,一路上脑海中联想到了很多幅玉树震后的画面:或许随处可见倒塌的楼房,又或许是遍地废墟、满目疮痍……出了航站楼,在前往玉树州首府结古镇的大巴上,我的双眼已离不开窗外的壮美景象,奇骏的山川连绵起伏魏然屹立在城镇周围,远处成群的牛羊仿佛是星星点点的珠宝点缀在草原上。当大巴驶入市区主干道后,人们被排列整齐、别具风格的藏式建筑所吸引。“哇,难以想象重建的玉树竟然这么好。”“简直不敢相信,短短几年时间玉树的变化太大了。”玉树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崭新风貌无不让观摩团的每一位成员发出由衷的赞叹。
       登当代山俯瞰玉树新貌,是此次行程中的重要一站。从山脚下出发,人们踩着木质栈道一路浏览玉树风光,随着栈道高度的不断增加,人们的步子变得缓慢起来,而视野却愈加开阔。“大家向下看,这条就是当代河,是我们玉树的母亲河”“远处那三个塔形建筑是近几年修建的游客接待中心,现已全面运营”“那座四四方方的大楼是玉树市政中心”……在观景台,伴随着导游的细致讲解,玉树全貌一览无余,重建后的结古镇依山傍水,沿着巴塘河、扎曲河呈“T”字地形排开。河水湍急而过,山川纵横交错,气势磅礴。
       下了山,大家乘车前往由地震遗址、纪念馆主体及感恩广场三部分组成的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导游介绍,这是中国第一个全面记录高海拔地区抗震救灾艰难历程的纪实性展馆,一幅幅人们抗震救灾的照片悬挂在展馆的墙壁上。五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玉树黯然失色。五年后,那个原本被掩埋在废墟之下的高原藏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心下,在抗震救灾者的双手下,重焕光彩,屹然挺立。当这些救灾图片展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面对历史肃然起敬,观摩团成员拿出相机拍下这些珍贵的画面。大灾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守卫家园,此情此景感动着在场的每个人。走出展馆,全体党员在感恩广场重温入党誓词的声音整齐划一、铿锵有力。“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新玉树精神在这里得到了阐释。
       如果说有一个大型佛教资源是专为祈福许愿而建立,那么玉树新寨嘉那玛尼石经城就是世界最大的祈福许愿圣地。下午我们乘车赶往此地,26亿块刻着各种经文的玛尼石是由信徒每祈福一次,每许愿一次镌刻而成。这些民间自发的祈福活动堆积成占地2.4万平方米,高度约3米的巨大佛经“海洋”。沿着玛尼石堆外的转经筒走过,人们虔诚地许下心中美好的心愿,祝愿玉树坚韧不拔,永葆生机。 
       走进玉树州医院、八一职业技术学校、赛义那产业园区,无一处不带给人们惊喜和宽慰。州医院的医生为大家详细地介绍和演示医院近几年不断提高的医疗水平和新引进的现代化医疗设备,整个门诊大楼随处可见“白衣天使”奔走忙碌的身影。“没想到玉树的医疗水平和条件能发展得这么好。”看到玉树州医院近年来的医疗成果,人们脑海中对玉树固有的“落后的医疗条件”的观念不复存在。在八一职业技术学校,音乐班的学生正在教师的带领下打着节拍,面带微笑地唱着藏歌,跳着藏舞,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也被现场轻松愉快的氛围感染,纷纷跟着节拍轻声地哼唱起来。在赛义那产业园区,讲解员在沙盘前为大家展示园区未来几年的规划,园区内钢筋水泥已牢固伫立,过不了多久这里将发展成为玉树集购物、娱乐、住房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场所。
       夜幕降临,玉树市华灯初上,为深秋的夜色增添了一份静谧。游客接待中心的三座“金字塔”形建筑,霓虹闪烁。是夜,热情好客的玉树康巴艺术中心的演员,早已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歌曲和舞蹈。只见英俊潇洒的康巴汉子甩着宽袍大袖,热情美丽的藏族姑娘踏着轻快的步伐,那一刻,舞台俨然化为广阔的草原,任骏马奔腾,雄鹰翱翔,一曲未尽一曲又起,人们被这欢歌笑语感染,内心激动的情绪久久难以平息。
       第二日,返回西宁之前,我们驱车赶往位于玉树结古镇南4公里处的禅古寺。寺庙远处的空地上,三五成群的僧侣在诵经之后的时间里,闲适地踱步。寺庙的金顶,在阳光的普照下熠熠生辉,灾后重修的寺院扩大了原有的规模。寺院的僧人介绍,近几年玉树当地的百姓来寺院祈福的次数多了,每一位居住在这片土地的人的内心都怀着敬畏和感激。
       离开玉树的路上,望着远方积雪覆盖的的群山,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短短两天的时间,除了见证玉树独特的高原美景和热情淳朴的民风民俗外,还深深感受到玉树灾后重建的新生力量,精神不败,信念不败。经过艰苦卓绝的灾后重建,在实际不到两年的工期内,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玉树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傲然屹立在雪域高原之上,玉树五年后的崭新面貌无不让观摩团的每一位成员发出由衷的赞叹。在玉树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抗震救灾者克服恶劣环境,齐心协力共同为“新玉树”的“涅槃”重生顽强拼搏。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人流连忘返,灾难过后的疮痍不在,伤痛不在,相信玉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