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荒山的绿色梦

日期:2015-10-29
字体:【 打印本页

同仁,位于九曲黄河第一弯处的隆务河谷地,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

87日,省人大环保世纪行的车队行驶在同仁县隆务西山蜿蜒的盘山公路上,随着山坡高度的增加,山下的景色也渐渐明朗起来,刚刚下过一阵小雨,微风扑打着层层金黄的麦浪,散发出一阵阵泥土的芬芳,天空变得半晴半云,云在山间缠绕,或有或无,或淡或浓。云开时,山形清晰,一览无遗,云淡处,朦胧迷离,依稀可辨山下隆务寺的金顶,行驶了20多分钟的山路后,汽车停在了山顶,人们纷纷走下车来到西山观景台,一条横贯南北的绿色长廊顿时映入眼帘。

站在山顶向下俯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幢幢拔起而起的高层建筑瞬间化身为我们伸手就能够到的精巧模型,红蓝交错的屋顶点缀其间,远处绿树成荫的群山盘踞县城周围,同仁县城全景收入眼底,经过多年的付出与努力,曾经的三山黄土,如今已是绿树成荫。

“让人多的地方树多”,这是黄南藏族自治州的造林模式,也是同仁县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早在2002年,同仁县就开始启动东山生态治理工程,然而年年种树却不见绿色,同仁县林业部门认真总结经验,2010年,积极学习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中分片承包负责的模式,投入绿化项目资金2256万元,将东山作为州、县各单位义务植树基地,将绿化任务承包给65个单位,同时加大后期管护,将种树成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截至2014年,东山绿化成活率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了造林规划要求。

2012年,作为同仁县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文化旅游重要绿化窗口的西山,在借鉴东山造林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生态绿化治理工程。

为了给西山披上绿装,同仁县加大了植树造林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前后投入项目资金2806万元,修建水塔、硬化道路、完善交通、引水通渠,栽植各类苗木28万余株。同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在坡度大、阳坡干旱地以圆柏、丁香结合,在阳坡上,以圆柏青杨结合,在坡陡地,以圆柏、山杏结合,在砂石地,以圆柏与榆树结合,在地势较缓地,以圆柏与珍珠梅结合……通过不同苗木的搭配,待到每年春季花开时节,将花期可延长一个多月,昔日荒凉的西山,如今树木成片,满目绿意,为隆务地区群众营造了一个观光、休闲、娱乐的场所。

2014年,同仁县将生态治理工作从东西山向北扩展,再次启动了南当山、格拉滩生态造林治理项目。截至目前,同仁县共投入资金800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4.15万亩,栽植各类苗木464.8万余株,封山育林7.5万亩,完成新农村绿化项目18个,义务植树168万株,全县森林总面积154769.3公顷,林木绿化率为23.9%。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如许多种树人和护林人所说,也许我们看不到这些树木长成参天大树的那天,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将生活在我们所创造的优美环境中。

放眼隆务河谷的这条绿色生态走廊,一座座绿意盎然的山岭,一条条碧波荡漾的河流,一株株青翠欲滴的林木,一个个热火朝天的造林场面,无不诠释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