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法治 护航改革

日期:2014-04-10
字体:【 打印本页

311日,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们认为,过去一年,“两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代表们希望,“两高”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郝鹏代表说,过去一年,“两高”工作成效显著。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突出公平正义,突出司法为民,突出自身建设,执法办案工作取得新进展;最高人民检察院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依法履行批捕和起诉职责、推动反腐倡廉、加强法律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对今年工作的部署,进一步体现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和改革创新,必将为推动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穆东升代表说,“两高”报告用大量数据来说话、用鲜活案例来说明、用生动事实来印证,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完全赞同。去年“两高”的工作特点明显:一是努力服务大局,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坚持司法为民,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三是深化司法改革,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四是注重公正司法,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五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议着力推进行政诉讼改革创新,依法促进调判结合,不断完善行政诉讼调解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将优化信访工作机制、推进法院执行工作、加强国家赔偿紧密结合起来,探索涉法涉诉信访司法终结机制;一如既往对我省基层“两院”工作和建设给予帮助支持。

任建新代表说,省级以下法院审理重大案件时,最高法应给予一定的业务指导,最大程度减少社会负面影响的产生。

王晓代表说,法院实施的“分类管理”和“职务序列”改革,从学校和律师中选拔高层次人才,对于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很有意义。建议结合法院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官队伍建设,为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更大贡献。?

王予波代表建议,强化庭审功能,在司法改革中将“审判委员会”改为“审判监督委员会”,使审判、监督、执行有机制衡;规范人民监督员和聘请特约监督员制度;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刑罚变更执行作出制度规范;加大对食品药品、资源环境等方面侵害公共利益行为的打击力度。

王玉虎、何峰、程苏代表说,“两高”的报告实,工作亮点多,特别是援青工作卓有成效。建议建立被执行人信息平台,并与执行快速反应机制相结合,有效破解执行难问题;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青海藏区法检人才的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实务技能;切实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最大程度减少冤假错案;健全职务犯罪举报、查处机制。

邓晓辉代表说,积极探索创新保障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体制机制,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加大人民陪审员选任和履职保障力度;加快权力运行与制约监督体系建设,增强对权力的约束,预防和惩治滥用职权行为。

尼玛卓玛代表建议,司法改革中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的服务半径、管理区域、人员素质等因素,确保改革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做好劳教制度废除后有关人员的社区管理矫正问题,从人员、经费方面予以保障;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大婚姻法的执法力度;建立完善社会化预防工作大格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预防措施和手段。

李小松代表说,“两高”报告贯彻中央精神,体现法治要求,顺应人民期待。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青海藏区基层法检两院的支持力度,重点解决交通工具、信息化设备及业务培训等问题。

诺卫星代表说,“两高”报告总结客观,分析透彻,部署清晰。建议重视解决老少边穷地区基层法检“两院”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问题,加大民族地区“双语”司法干部培养力度;辩证看待网络舆情,防止网络舆情炒作干扰司法公正。

宗贻平代表说,“两高”报告亮点重点突出,令人耳目一新。建议加强普法教育,简化司法程序,切实解决“信访不信法”问题;严格执法,防止偏袒,切实解决地方保护问题。

诺尔德、拜秀花代表建议,在青海法院进行人民法院省以下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试点;提高青南地区法庭建设工程造价标准;加强对青海各级检察机关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培训;进一步破解“信访不信法”难题。 

     (多杰群增  赵宏强  赵桂存  陈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