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日期:2013-11-05
字体:【 打印本页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人大环资委认真按照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在努力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在全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和骆惠宁同志在全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和精神,研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并利用支部学习会、处务会等时机,交流学习心得、畅谈学习体会,面对面征求意见,查找不足,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为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求真务实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立足之本。省人大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环资委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撰写心得体会与聆听辅导讲座相结合、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与观看警示教育片相结合的形式,努力在真学真懂上下功夫、求实效。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将教育实践活动与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资源保护的总体要求相结合,在开展视察调研、重点代表建议督办、江河源环保世纪行新闻宣传报道、专业代表小组活动等工作方面,切实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始终将反对“四风”贯彻到委员会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是创新调研形式,转变工作作风。按照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21条措施及省人大常委会19条实施意见的安排和要求,环资委将我省重要矿产资源配置情况的调研、江河源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专业代表小组活动等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后予以合并,并事先确定调研内容、时间地点、宣传主题,整合优势资源,轻车简从,行程3千余公里,深入海拔4千多米的一线矿区,通过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采访农牧民群众等方式,了解重要矿产资源配置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植被恢复情况、生态补偿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报告中对我省重要矿产资源的配置工作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努力把改进作风的成效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履行法定职责的各个方面,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使委员会工作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实效性。
        二是加强自身建设,构建和谐工作氛围。委员会在认真自查“四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同时,通过向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等对口联系部门,本委组成人员和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征求意见,明确整改的方向、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引导,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永不懈怠的工作激情和活力。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按照委员会议事规则和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和发挥委员会委员的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工作合力,为环资委的工作建言献策,不断提高委员会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统筹安排,明确任务分工,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做好条例的审议工作、重点代表建议督办工作、专题调研工作、专题询问跟踪督办工作的落实,做到团结协作、工作互补。在组织纪律方面,坚持按制度办事,秉公办事。加强工作考勤和请销假制度的落实,奖勤罚懒,体现公平,委员会党员干部的工作纪律、履职尽责能力、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机关工作制度和工作纪律的严肃性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在理论学习方面,坚持联系工作实际,在真学真懂上下功夫、求实效,切实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在廉洁自律方面,牢牢把握作风建设这个主要任务,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培养了抵御诱惑和欲望的勇气,清醒地认识贪图享乐带来的危害,享受平凡工作中的快乐。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委员会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把委员会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引导,认真坚持支部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扎实开展一会一个主旨、一人一个主题、一月一次研讨的支部学习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做到会前有准备、会中有认识、会后有行动,会议有记录,使“三会一课”制度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
        二、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为民务实服务根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扫除党内“四风”,既是正本清源,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也是扶正祛邪,弘扬党内正气,凝聚正能量的需要。
        一要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委员会在学习讨论时一致认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实践基础和时代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在为民服务的行动中,大力弘扬吃苦奉献、勇于担当精神,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群众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的满意为第一标准。在为民办事的过程中,只求质量好、效率高,只图人民满意,群众顺心。
        二要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借助委员会开展的视察、调研、环保世纪行等活动载体,组织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知道“我是谁”,明确“依靠谁”。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
        三要坚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大程度地让群众满意。去年12月,环资委党支部与满坪镇党委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深入联点扶贫的大庄村与基层党员面对面交流,了解基层党建活动开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委员会全体党员向大庄村困难党员捐助慰问金2700元。今年初又多方筹措,向大庄村党支部捐赠百余册图书资料,帮助解决了价值数万元的村党员活动室的办公用品和6吨面粉、6吨水泥,为基层群众和党建工作献策出力。
        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力戒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21条措施及省人大常委会19条实施意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以查思想、查工作、查作风为主要内容的自查自评活动,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旋律,是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目标。
        一要增强克己奉公,勤政廉政意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切实加强委员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时刻保持自警、自省、自律和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确保政令畅通、思想自觉、行动统一。委员会办公室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积极出谋划策,努力当好“参谋”和“助手”,让领导满意;努力为基层做好服务,让基层满意。
        二要加强专项经费管理,规范经费支出。牢固树立勤俭办事的理念,按照机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强化专项经费的审查审核,杜绝违规现象发生。参加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会议时,严格按照会议通知要求,确定参会人数和时间;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的外出学习考察,要严格控制行程和随行人员;省内安排的调研考察活动,要事先确定调研主题,轻车简从,真正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撰写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相关报告提供翔实的参阅资料,提高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召开委员会会议、对口部门联席会、工作协调会等各种会议时,要体现一切从简、务实节俭、热情周到的原则。
        三要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成由节俭败由奢”,“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党员干部淡化了节俭意识,助长了浪费之风。当我们抱怨空气污染、沙尘暴频繁、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的同时,何不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如果我们不重视节约,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就将是我们的食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因此,委员会要求办公室每一位工作人员在打印非正式文稿时,必须双面打印后,方可按废纸处理;下班后必须关闭电脑、电灯等电器电源;用喝剩的茶水浇花等环保节俭活动,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做起。
        坚持群众观点,强化服务意识,始终把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服务的首位。委员会在教育实践活动当中,紧密结合省情实际和工作职责,提出了“九牛爬坡、各个努力”的实干精神,同时要求党员干部要坚决克服“官本位”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基层、联系群众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好党员干部群众观念不强,联系群众、服务基层不经常,与广大群众的联系还不够密切,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的问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把应当做、能够做的事情做好,将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与人大立法、监督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学以管用,以实际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执笔:蒲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