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日期:2013-09-09
字体:【 打印本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着重强调了改革、中国梦、改进作风、反腐倡廉、群众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学习型政党、科学发展、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习总书记关于这些重大问题的论述,立足实际而又高瞻远瞩,文风平实而又思想深刻,令人警醒而又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我们感悟颇深:

一、学习领会和认真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切实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全体党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践行这些要求,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坚持正确方向、坚定政治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克服精神懈怠、作风漂浮、消极腐败等危险倾向。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心尽力。加强政治修养,首先要从加强日常的道德修养做起,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谈不上良好的政治修养,一个好党员首先必须是高尚的人,必须有浩然正气。加强政治修养,最根本的是要切实增强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频率最高,而我们党也历来强调,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由此而言,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修养,最根本的是必须强化人民意识,始终牢记党和国家的所有工作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从思想上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永远把自己摆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位置上,始终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如果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漠不关心,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那就半点政治修养也谈不上。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以党的科学理论正心魂、强党性,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政治观点的侵蚀和影响,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自觉而坚定地按照科学理论的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要加强纪律修养,增强党纪国法观念,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不越雷池一步。

二、学习领会和认真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紧扣发展主题,从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坚持改革的正确走向、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搞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抓好改革措施的具体落实、坚持全方位改革不动摇等方面反复强调了改革问题,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要求全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在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之后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坚毅决心和无畏信念,同时也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精神,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各自工作的创新发展。以民主法治建设为主题的人大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息息相关,我们应当在党的领导下,把推进改革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政治体制改革多做一些坚实的基础工作、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积极加强事关各项改革的立法、监督工作,努力以注重实效的立法、监督促进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改革难题的不断破解,促进改革措施的全面落实。同时,必须把习总书记关于改革创新的讲话精神落实到人大自身工作中,切实克服人大工作“目前这样就可以、按部就班就行了”的思想意识,从更好服务大局的高度出发,既坚持依法履职,也积极依法创新,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措施,改变以往一些工作中改革精神不强、创新力度不足的状况,使人大工作更加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更有活力、更富成效。

三、学习领会和认真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依法治国对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意义和作用。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的新局面。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清晰地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方向、改革开放是根本途径、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党员干部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进展与成效。但是,认真对照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检查,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们对于法治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我们的法治意识和素质、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工作、保障人民利益的能力还需要加快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是当代和未来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是党对当代党员干部的一项根本性的政治要求,也是当代党员干部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必须从扎实学法、认真用法做起,坚决消除“人治”思想、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在思想上、工作上做到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徇私枉法等现象的“零容忍”,努力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推进法治建设、维护法治权威、增强法治成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推动形成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开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依法实现。

四、学习领会和认真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着力在改进作风上狠下功夫。没有良好的作风,再科学的指导思想也发挥不了作用、再正确的路线方针也难以贯彻落实、再强大的党员队伍也会逐渐变质、再坚实的群众基础也会慢慢丧失。从这个角度上说,实现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全党上下的作风。因此,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作风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作风出现问题,根源在于思想。有些党员干部认为,要不贪污、不犯罪,搞点形式、有点官僚、找点乐子、玩点奢侈是无关紧要的,殊不知“四风”之弊弊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权力不受制约、严重脱离群众,丧失奋斗与奉献精神,忘记了为人民负责与服务,危害极大,人民深恶痛绝。那些没有被我们看做是病症的吃吃喝喝、庸懒散漫、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表里不一等的“小毛病”,正是“大病”、“重病”的根源。所以,改进作风,首先要从自我做起、树立抓作风须重小节的意识,在思想深处细细查找自己的病症,尤其是查找那些似乎无关紧要的病症,积极治疗,及时做到思想上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改进作风,关键要通过建章立制,从体制机制上扫除“四风”。从大的方面说,需要进一步抓好顶层设计,完善有关民主政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政绩考核评价、选人用人、公共财政公开透明、民主监督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同时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加大制约和惩处力度,从制度上消除不良“四风”产生的可能性。结合我们自身工作的实际,就是要认真对照中央的要求“照镜子”,针对本部门存在的“四风”问题或者现象,研究制定切中要害、标准严格、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办法,建立防“病”控“病”的长效机制,抓紧组织实施,切实解决问题。改进作风,最终要达到为民、务实、清廉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紧密结合本部门职能、本岗位职责,进一步检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力度和成效,查找问题和不足,分析内在原因,进一步明确今后为民服务的具体任务、务实工作的具体方式、清正廉洁的具体要求,狠抓落实,从而使教育实践活动搞得深入扎实,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