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人大志编纂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13-09-09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青海省人大志编纂委员会会议,主要是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正式启动续志编纂工作。刚才,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杨松义同志作了讲话,就省人大志续志编纂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希望编委会及办公室的同志把讲话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曹多珠同志就续志编纂工作前期筹备、志书的纲目设计以及具体工作安排做了详尽的汇报和说明,我完全同意。在今天的会议上,省地方志办公室的专家还要对我们机关的编纂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辅导培训,请大家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为编志工作奠定基础。下面,我就做好省人大志续志编纂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增强使命,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修史编志的重要意义

省人大志续志是继第一轮修志后,对1995年以来我省人大工作建设发展情况作系统性、全景式的真实记录,是一项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重要工作。

(一)编纂续志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优秀文化的需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纂省人大志续志,把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传承下来,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光大,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我们要以编纂续志为契机,充分发挥人大志书在人大工作和文化建设方面特有的功能,进一步加大青海人大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青海人大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为文化名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编纂续志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保存人大历史资料的需要。修史编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省人大第一轮志书于1995年底编纂完成,1996年出版。这本志书以全面客观的视角、准确翔实的史料和凝练通俗的文字,真实记录了1949年至1994年省人大走过的光辉历程,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系统研究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人大工作,提供了可靠资料和有益借鉴,达到了“资政、育人、存史”的目的。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关于“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的规定,我省已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并要求2015年总体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省人大志续志是全省第二轮志书的一个组成部分。1995年以来,我省人大工作和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为全省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全省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我们很有必要通过志书的形式及时、完整、准确地记载这一时期的人大工作和建设情况。另外,从1995年至2012年底这18年时间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系统地整理过历史资料,更没有专门汇集成书。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18年时间不算长,但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建设发展,已历经四届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的奋斗,这一期间的工作实践及历史资料极其珍贵,不可复制,非常需要以志书的形式记载下来,保存下来,发挥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作用。

(三)编纂续志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升人大工作水平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制度,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制度,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制度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编纂续志,就是要对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1995年至2012年底这一历史阶段的工作和建设作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展现这一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青海的实施、完善和发展,提升我省人大工作水平,进一步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四)编纂续志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两新三区”目标的需要。志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教化育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广泛调动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作性,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始终朝着国家的发展目标前进。省人大志续志将以大量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优势,再现青海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事务的生动实践。通过志书的正反史实教育全省各族人民励气节、分是非、辨真伪,进而增强热爱青海、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凝聚正能量,为实现“两新三区”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明确职责,把握规律,扎实推进续志编纂工作

续志编纂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省人大机关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扎实工作,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地做好续志编纂工作。

一要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根据青海省地方志工作总体规划,省人大志续志编纂工作拟于2015年底完成,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常委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各专工委负责同志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根据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高质量完成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

二要把握风格,统一体例。要以高度敏锐的鉴别力、严谨清晰的思路,科学驾驭史实资料,通盘考虑体例结构、文字表达、特色创新等,并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使省人大志续志在记述上显得时间连贯、空间丰满、重点突出、亮点纷呈,以确保风格、体例的统一。同时,要正确处理续志与前志、人大志与其他志、修志工作与业务工作、人大志编委会与省地方志办、发挥人大自身作用与借助社会力量的关系,做好相关衔接工作,做到前后照应,左右连贯。

三要突出特色,精心编纂。对时代感强、特色明显的内容,要从篇目上突出,从资料归类上显现,从内容上重点记述;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把政治关、法律关、事实关、文字关,维护人大制度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要将精品意识贯穿于编纂工作的全过程,采用文字、数据、表格、图例、照片等多种形式,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使续志可品、可读、可考、可鉴。

四要尊重规律,注重质量与进度的统一。志书编纂工作既要注意防止强调志书质量而忽略工作进度的问题,也要防止为了加快编纂进度而淡化志书质量的问题,要在准备工作上多下功夫,确保续志编纂质量和工作进度。

三、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圆满完成修志任务

编纂省人大志续志是本届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件大事。省人大常委会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加强协调,以对历史、对后人、对人大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高质量、高标准地做好续志编纂工作。

要认真学习,求真务实。编纂委员会要把志书的质量放在第一位,认真制定并切实落实各项质量保障措施,确保志书质量。修志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同志都是人大机关的骨干力量,是人大工作的行家里手,但编纂人大志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新任务。所以,要加大编纂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修志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编纂人员要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地方志工作条例,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编纂志书的经验,坚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发扬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持一丝不苟、砾石淘金的敬业精神,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保质保量地完成编纂任务。

要做好协调配合。记载历史、编修志书,是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共同责任,既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工作机构,更需要机关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通力合作。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责无旁贷,要认真做好总体策划、统编统审等工作,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厅相关处室要自觉配合编纂委员会的工作,按照志书编修的任务分工、质量要求和进度安排,做好编修工作。为了做好志书编纂工作,我们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抽调了一些兼职工作人员,但这还远远不够,机关各专工委(办)和各处室要在已明确现有人员的前提下,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量及时充实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好修志工作。

要搞好后勤保障。编纂志书要求做到“五个到位”,即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和条件到位。这就要求办公厅要通盘考虑,统筹协调,确保在办公楼维修后编纂委员会办公场所基本固定,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列支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最后再强调一下,志书编修工作极其重要,任务极其紧迫,具体工作要求也很高,希望常委会机关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确保编纂任务圆满完成,为推进全省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