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会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热贡是对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地域的藏语称呼,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热贡文化是热贡区域内各民族多元的、原生态文化类型的总称。长期以来,热贡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性、集中的区域性、遗存的原真性、与佛教文化的依存性构成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有形无穷的一块文化秘境。近期,笔者就热贡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
热贡文化包括隆务河两岸以保安古城为标志的屯堡式村落堡寨,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隆务寺为标志的藏传佛教各教派寺庙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和热贡六月会、土族於菟、热贡艺术、黄南藏戏、和日石刻技艺、寺院羌姆、天文、历算、医药、民俗、建筑、雕塑、歌舞、弹说唱、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发现和发掘众多的古文化遗存,已查明的古文化遗址有300余处,城堡遗址7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称热贡为“活着的历史文化名城”、藏民族文化的“原生地”毫不为过。多年来,黄南州为保护和弘扬热贡文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一是制定保护和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了热贡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同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郭麻日和吾屯两个古城保护维修项目规划、生态区古城堡保护规划等,明确了保护和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为保护和弘扬热贡文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大对外推介力度。上世纪80年代黄南经典藏戏《意乐仙女》曾出访欧洲、东南亚等国家,热贡艺术开始走向世界。之后,黄南州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设近100家窗口和宣传销售点,建立了“热贡艺术”、“热贡文化”、“热贡智源”等网站,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举办“五彩神箭杯”、“热贡艺术节”、“八月草原盛会”、“那达慕赛马大会”活动,使热贡艺术知名度不断提高。经过努力,2008年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成立,使热贡文化保护工作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州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都全面实施了保护,确定了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对5个国保单位和26个省保单位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对全州25个村的“六月会”活动场所都进行了登记、保护,并已纳入生态区总规划中。投资15亿元实施了民族古村落的保护工程,启动了隆务古城一条街的保护性开发修缮工程。这几年,国家仅投入隆务寺的维修资金达710万。四是加快文化产业培育。目前,同仁县吾屯、尕沙日、郭麻日、年都乎等村从事热贡艺术品制作的艺人有3000余人,形成了“家家是画室,人人是画师”的壮观场面。成立青海藏剧团,培育、挖掘传承“黄南藏戏”,编排了《意乐仙女》、《智美更登》、《藏王的使者》等藏戏剧目。目前,全州保护经营热贡艺术的事业团体和公司有11家。五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实施了热贡大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热贡文化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黄南州为弘扬热贡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宣传推介工作还比较滞后,热贡文化的知名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国家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抢救、保护和传承濒危文化资源难度很大,致使黄南藏戏等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出现传承危机;文化产业发展档次不高,层次较低,基础薄弱,规模化发展困难重重等等。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为热贡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贯彻全会决定精神,保护和利用好热贡文化资源,对于推动黄南州乃至青海省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推动热贡文化发展,需要强化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理念,正确认识两个重要关系。十七届六中会会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就热贡文化来讲,要注意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要正确认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要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保持其原真性,维护热贡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完整。二要正确认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十分重要。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文化是旅游的魂,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所在,文化竞争是旅游竞争的最高境界。文化的品味决定旅游产品的品质,文化特殊性决定旅游产品的个性,旅游产品的个性或者说特色决定对游客的吸引力,可以说,文化底蕴是一个地区旅游业长盛不衰的关键。因此,加快热贡文化产业,促进黄南经济发展,必须要转变就文化抓文化、就旅游抓旅游的传统思路,把文化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与旅游的关联度、融合度,努力构建旅游与文化共融共生的平台。要深入挖掘热贡文化的深刻内涵,用文化支撑旅游、包装旅游、指导旅游、统领旅游,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提高旅游产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同时,要用旅游承载文化、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提高热贡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实现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就是说,将瑰丽无比的热贡文化气息渗透于黄南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链条,多方面激发和吸引游客的兴趣,赢得游客的认同感,以此增强热贡文化旅游的亲和力、生命力和吸引力,拉动黄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力争在热贡文化保护上取得新成效。保护是热贡文化发展的第一要务。要加强普查抢救工作,结合全国文物资源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做好热贡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对热贡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摸底普查,评估认定重要和濒危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到分类有序,心中有数。要实施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按照先易后难、修旧如旧、重点突破的原则,分阶段抢救重要文物古迹,重点做好同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性修缮。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保护,以非遗名录项目保护为重点,加强博物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整的热贡文化档案,把厚重的文化内涵通过科学系统的手段展现给世人。要以传统民俗、戏剧传承发展为依托,创新热贡民俗、宗教文化等活动,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内容纳入地方文化交流与教育范围,加强热贡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使热贡文化传承万年,发扬光大。
三、继续加大热贡文化的宣传造势力度。提高热贡文化知名度,增强黄南吸引力,必须抓好宣传营销工作。要坚持会策划、善运作、少花钱、多办事、见效快的原则,在继续利用好环湖赛、国际唐卡博览会、“五彩神箭杯”射箭赛等节庆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通过继续在国内重点旅游城市设立热贡文化窗口、举办热贡艺术展示展演活动以及借助传媒等多方位、宽领域的措施,不断提高宣传声势。要进一步拓宽宣传广度,邀请国家和外省区市的影视单位来青海拍摄专题片,编辑创作宣传热贡文化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通过电视、广播、电影、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不断深化宣传内涵,进一步扩大热贡文化的影响力。要精心策划旅游线路,不断提高重点景区的可进入性与观赏性,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各大旅行社的联系,宣传推介热贡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以吸引更多的旅客,通过壮大旅游经济提高热贡文化的知名度。
四、不断推动热贡文化的产业创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国家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热贡文化资源。坚持热贡文化资源开发与市场相结合,要积极引导热贡艺人,既要继承传统,巩固原有市场,更要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加强艺术创新、创意,生产和销售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热贡文化产品,以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实现文化创收,使之造富于民。要进一步延长文化产业链,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影视业、艺术品业、文化娱乐业等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培育新的文化亮点,实现新的经济创收。要加强对热贡文化资源的研究挖掘,动员省外、省内特别是黄南州社科研究和文艺工作者,开展热贡文化研究,挖掘热贡文化内涵,重点研究热贡文化的形成过程、地位、内涵、表现形式等,准确定位,精心打造热贡文化品牌,把热贡文化产业培育成青海特色文化产业,把热贡地区建设成全国热贡文化产业的集散地,把“中国热贡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通过树立热贡文化大品牌,实现热贡文化大发展。
五、加大融资解决资金保障问题。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要放宽眼界,进一步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热贡文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积极完善政府信用平台建设,不断深化与金融部门的融资合作,寻求资金支持。要认真实施热贡文化“千家万户”工程,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热贡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热贡文化中小企业集群,支持现有企业通过合并、收购、入股等多种形式整合重组,培育大型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热贡文化产业发展。要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没有好的项目,招商引资就无从谈起。要加强论证,重点筛选一批发展前景好,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充分利用各种公众传媒,依托上级招商部门的引荐和服务,依靠社会各界的牵线搭桥,凭借各类“洽谈会”、“展览会”的平台等,获取招商信息,寻求合作伙伴,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实现热贡文化的深入发展。□
坚持保护利用并重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日期:2011-12-12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