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着力增强全省文化软实力

日期:2011-12-12
字体:【 打印本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认真总结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着眼未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指明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要根据全会的部署要求,结合本省实际,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
       一、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增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在于从国家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存亡的高度,确立了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作出了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尤其对如何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清醒和深刻的把握,这对于今后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必将产生强劲而深远的影响。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一要解决好为什么确立文化强国战略的问题,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在国家民族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引领方向、提升思想、强健精神、提高素质、塑造灵魂,增强内在推动力、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作用,深刻领会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树立起不重视不加快文化发展,就建设不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把文化改革发展摆上全省工作的战略位置。二要解决好什么样的文化才能强国的问题,深刻认识到我们要发展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精髓、以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目标,适应国家民族未来发展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现实期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要求,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坚定性,在今后工作中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根本任务和根本宗旨。三要解决好怎么做才能做强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问题,深刻认识全会确定的“五个坚持”原则对于正确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省情实际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全会提出的六项重大措施,切实防止出现各类偏差和失误,真正按照以人为本、社会效益至上的要求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繁荣步伐。
       二、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是青海科学发展的需要
       文化实力就是发展实力,文化环境就是发展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十分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弘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良好青海意识与青海精神,有利于在共同价值观引导下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反对分裂渗透,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动力和支撑,保障科学发展的方向、质量、效益和后劲,也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对外交流、塑造青海崭新形象。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文化艺术创作和基层文化活动活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初显成效、文化遗产保护和对外交流扎实推进,为推动青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必须看到,青海文化建设上仍然存在着欠账多、基础薄、人才少、重视程度不足、改革发展力度不够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以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有效的政策、更加得力的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具有鲜明青海特色的社会文化发展新路,推动我省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我省科学发展打造更加良好的软环境、提供更加强劲的软实力。
       三、认真按照全会要求扎实推进我省文化改革发展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关键是落实中央提出的推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新要求、新任务,以开拓创新精神做好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努力加快文化强省的建设进程。
       1.切实把全会提出的重大举措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要加强对全会提出的重大举措和我省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完善思路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一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切实加强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环节的引导、指导力度,探索建立必要的科学的审查、评价等机制,确保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任务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正确引领社会思潮,坚决清除不良文化的影响。二要进一步完善我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措施,加大组织领导和投入力度,组织生产和传播更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三要进一步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质量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全省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支持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四要抓紧研究制定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健全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尽快改变目前文化产业经营散、规模小、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五要本着搞活、做强的原则,及时根据文化发展趋势和我省实际问题研究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努力在优化文化领域宏观管理体制、引导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着力打造创新型龙头和骨干企业、健全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形成各类主体竞相创新机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增强文化创新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六要继续优化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政策环境,采取实行文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等硬办法硬措施,真正下功夫加紧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队伍,切实做强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人才支撑工作。
       2.坚持从青海实际出发,突出抓好特色优势文化建设。大力推动特色优势文化的发展繁荣,是提升青海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从以往工作情况看,今后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着力做强民族传统文化产业。要进一步挖掘整合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综合统筹,形成科学发展的格局;要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业务指导、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力度,着力促进解决好发展方向不明、投入渠道单一、专业人才缺乏、文化内涵不足、质量水平不高、进入市场困难等突出问题;要狠抓重点,切实把主要力量放在培育青海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上来,把民族文化做优做强,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特色浓郁、效益显著的民族传统文化产业体系,增强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二要积极探索发展民族文化新兴产业。在充分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的原则,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支撑,加快发展民族语网络产业、动漫产业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优势与特色。同时加强高科技成果的运用,进一步提升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三要努力发展生态文化。青海的生态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在保护生态成为人类文明重要内涵、生态建设成为青海科学发展战略任务的今天,充分依托全省的原生态文化底蕴,加强公民生态意识和生态法制教育,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等的生态文化理念,促进形成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类自身文明发展所需的热爱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良好风尚,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园林、生态乡村、绿色社区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青海生态文化产业, 应当成为青海文化建设特别是特色优势文化建设的战略课题,成为提升青海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研究、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3.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依法保障文化发展繁荣。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不断健全文化政策法规体系,是加快文化制度创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规范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快文化发展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省的根本保障。我们要从省情实际出发,按照突出重点、急需先立、(下转第24页)(上接第11页)注重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文化立法工作。一是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高度,加强文化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目前应当修订完善《青海省图书报刊市场管理条例》,依法规范出版物市场,进而适时制定实施综合性的《青海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坚决制止和打击文化建设中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群众反映强烈的丑恶、有害、违法行为,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要从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客观需要出发,抓紧研究制定《青海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依法促进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三是本着科学开发文化资源、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的宗旨,探索制定文化资源开发保护方面的法规,制定我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依法促进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加大各类文化资源与遗产的保护力度,保障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促进政府抓紧健全和完善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这些政策措施实行一个阶段后,及时总结经验,抓紧制定综合性的《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条例》。如果青海能在全国较早出台这个条例,并及时向省内外广泛宣传,一定会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产生很大的效应。□
(作者系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