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青海玉树灾情发生后,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事迹,充分展示了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马福海、刘晓、郭汝琢副主任指示要宣传好、报道好人大代表在抗震救灾中的先进事迹。张生东代表第一时间紧急组织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和大型机械设备、物资赶赴灾区,积极捐款捐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2010年4月14日,这是一个让所有人刻骨铭心的日子。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顷刻间,地动山摇,房屋坍塌、道路阻隔、通信中断、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各级人大代表挺身而出。省十一届人大代表、青海省九洲富强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张生东就是一个典型。危难之时,张生东快速反应,紧急组织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和大型机械设备、物资赶赴灾区,义无反顾,千里驰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紧急驰援
4月14日上午,正在省中医院看望病人的张生东听到了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不幸消息。他马上意识到,在玉树这样高海拔地区发生如此高强度的地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定很惨重!于是,这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省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毫不迟疑地作出了带领自己企业员工紧急驰援玉树的决定。他迅速动员公司员工自愿报名,组成了一支玉树抗震救灾志愿者救援队;他当机立断,从300公里之外的河南县、同仁县的分公司紧急调集了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大吊车、大型翻斗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和发电机、测量器、电焊机等器材,迅速向西宁集结;同时,又紧急购买了食品、面粉、药品、帐篷、棉衣、生活用煤等实用物资。
张生东有着长期野外施工的丰富经验。考虑到高海拔地区强烈地震的特殊情况,他选拔的志愿者都是身体素质好,能适应高海拔强体力劳动的员工,其中有木工、水电工、大型机械工程师等各工种的志愿者,还有医生。在张生东的带动下,他的3个兄弟和部分亲戚也停下了各自工地的工程,积极参与到了志愿者的行列中。与有些急急忙忙跑上去的救援者不同,张生东的救援工作筹备的充分而又周全。
一场紧张的千里驰援开始了。15日凌晨两点,所有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人员以及机械设备、物资准备就绪后,张生东带领着由50多人组成的青海省九洲富强房地产公司玉树抗震救灾志愿者救援队和救援物资,星夜驰往八百公里以外的灾区……
赶往灾区的行程相当艰难。当车队行进到倒淌河路段时,两辆运送挖掘机和装载机的车辆发生了故障,他们又从西宁调换车辆赶到倒淌河。至玛多县境内,又遇到了沙尘天气,黄沙弥漫,车队几乎不能前行。翻过巴颜喀拉山,又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80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跋涉了足足30个小时,16日早晨8时许,终于赶到了结古镇,赶到了灾害现场。
雪中送炭
灾区满目疮痍!张生东他们当即前往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到,并要求到最艰难的地方去救灾。指挥部的同志见到他们带了救灾急需的大型机械设备,衷心称赞:“你们来得真及时啊!”当下就安排玉树州教育局副局长旦增才仁带他们到受灾最严重的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和玉树县第三完小,与解放军和其他救援队伍一道开展生命大救援。
地震中,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和玉树县第三完小的教学楼有的顷刻坍塌,有的摇摇欲坠,大部分学生和老师被埋在废墟和瓦砾之中,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残垣断壁中危在旦夕,张生东不顾余震频发,带领他的队员们争分夺秒,紧急施救!他们带的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吊车、切割机等机械设备全部排上了用场,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他们协助解放军清理废墟,为部队官兵及时营救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他们连续奋战7个昼夜,饿了啃点面包,渴了喝口矿泉水。嗓子喊哑了,眼睛熬红了,但是他们一直坚持着,坚持着,没有人埋怨,没有人退缩。在救援现场,哪里有艰难哪里就有身着橘红色救援服的九洲富强房地产公司救援队员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大型机械设备在紧张作业。
当一同参与救援的部队指战员看到张生东的救援队组织有序,设备齐全,技能熟练时,还以为他们是有过救援经历的专业救援队。
———孩子是灾区明天的希望,孩子们的学业不能耽误!于是,张生东立即带领救援队清理出场地、搭建23顶帐篷,于21日在地震废墟上建起了临时课堂,使学生尽快复课。
———当了解到在职业技术学校有十几位学生家长没有地方住,夜晚露宿废墟时,他们及时送去帐篷,使这些群众有了临时的安身之处。
———救援中,得知一个小女孩在地震中失去了所有亲人,张生东把附近的十几个灾民安顿在一处帐篷里,并把这个女孩托付给他们,再三叮嘱一定要照顾好孤儿,过了两天又亲自去看望这名孤儿是否被照顾妥当。
———当听说一处养老院有9个老人需要救助时,张生东带领救援队员,背着两顶帐篷,步行几公里山路送到养老院。同时联系运送物资的部队领导,给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方便食品和矿泉水。养老院的孤寡老人们看到救命的帐篷和食物时,一个个向救援队员们竖起大拇指热泪纵横!
———在救灾现场,看到一些媒体记者无处食宿时,张生东把救援队休息的帐篷让出来作为义务接待站,帮助银川电视台、搜狐网以及外国媒体共7名记者解决了食宿困难。
慷慨解囊
在这次救援行动中,张生东共紧急调集了17台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大吊车、大型翻斗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和两台20千瓦发电机、测量器、电线、灯具等器材,同时,又紧急购买40多顶帐篷、50多件棉大衣、1.5万公斤生活用煤、2万公斤面粉以及方便食品、饮用水等,共投入170多万元。仅运送大型机械设备就花了运费30多万元。
在带领救援队伍奔赴灾区的同时,他还安排公司工作人员通过青海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整整100万元人民币。
张生东还向玉树州教育局的有关负责同志承诺,今后还将拿出10万元,对参加今年高考入学的灾区学生给予生活帮助。
心声
张生东,现年39岁,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花园台村人,农民。一个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他的财产是来之不易的,而当同胞罹难,社会需要时,他却是这样义无反顾,慷慨大方。他为人很低调,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从不张扬。他的公司里也有照相、摄像设备,但他前往玉树灾区救援时一样也没带。当有的媒体得知他的事迹,向他了解情况时,他都婉言回绝,说玉树灾区有那么多参与救援的部队官兵、志愿者以及指挥救援的领导们,他们始终战斗在救援一线,你们更应当去宣传他们。完成救援任务离开玉树灾区前夕,深受感动的玉树州教育局领导要组织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为救援队送行,而张生东没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带着他的救援队伍悄悄走了。
当我们见到张生东,问他是什么样的意念在支撑着他去这样做的时候,他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民营企业有了空前的发展,抗震救灾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更应该在抗震救灾中奉献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自觉的感恩情结,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国家和人民遭受危难的关键时刻,张生东才能急灾区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快速反应,紧急行动,慷慨解囊,全力救援,以自己的质朴理念和无声行动绘就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动人画面,彰显了一位民营企业家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拳拳爱心,彰显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高尚境界。
(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委、办公厅新闻宣传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