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我省394名代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广泛传达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建议504件。
才让多杰等7名代表:尽快建立健全符合我省实际的生态补偿机制,把三江源生态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代表观点】保护三江源任重道远,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三江源地区丰富的物产资源,尤其是宝贵的中藏药材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的目光,因此,对三江源生态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加以保护。
【代表建议】1、尽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2、尽快开展资源保护立法工作,提供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保障。
王忠海代表:充分利用环湖风力资源,为各族群众造福
【代表观点】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是国际公认的未来电力的必然趋势。我省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特别是环青海湖区域,年平均风速为4—6MLS,风速累计4500—5000hl年。去年2月,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和省气象局联合对风力资源实地进行考察后,初步确定了环青海湖地区的湖东地区、日月山月亭西南山坡和湖西的铁卜加三个地区为风力资源较丰富地区。
【代表建议】在环青海湖地区大力开发风力资源,利用2—3年的时间建立风力发电基地,充分利用环湖地区风力资源,不仅可以发展经济,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
更藏加等3名代表:切实加大对六州特色农牧业发展扶持力度
【代表观点】近年来,省政府对发展现代特色农牧业十分重视,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设施畜牧业,使特色农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总量扩张、质量提高,广大农牧民得到了更多实惠,生产积极性高涨。但目前农牧特色产业在发展上普遍存在基地建设滞后,发展的量不大、面不宽,以及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带动作用不大等突出问题。
【代表建议】由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采取配套、补贴等办法,通过扶持发展一批特色产业生产基地,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走出一条“小投入、大收入”、“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农牧业发展之路。同时支持牧区六州围绕开发当地最具优势的农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龙头企业。
马吉孝代表:加大湟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代表观点】近年来,由于受湟水河水污染,有害物质特别是铬含量严重超标,农作物不同程度地受到危害,并且严重制约着湟水河流域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
【代表建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湟水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力度,对湟水河上游的工业污染源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工作,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有效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强农用水质检测,大力推行污水处理技术。
邹立明代表:改造海西州大柴旦地区电网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代表观点】大柴旦地区是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能源、煤化工业基地之一。现有工矿企业40多家,高危行业所占比重较大,其中煤炭企业12家、危险化学品行业20家。这些工矿企业及辖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全部是由柴达木电网南线330KV线路在锡铁山镇110KV变电所降至35KV后,送到柴旦镇区各分区专用变和公用变,经变电后,送往各工矿企业和居民生活区。全区电网是以单电源、单回路方式供电,在工业用电高峰期,易产生变电容量小、电压等级低、供电安全保障系数低等问题。单电源、单回路供电结构已成为制约大柴旦地区重点项目建设和工业生产的瓶颈问题。
【代表建议】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高危行业必须以双电源、双回路方式保障用电的规定,建议在柴达木电网北环线锡铁山330KV变电所引出供电线路,铺设供电网络,使柴旦地区形成双电源、双回路电网结构,以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马成龙、李登洲代表:制定并出台农村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办法
【代表观点】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省内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土地征用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在现实中,实行货币补偿安置,对于有头脑、善经营的农民提供了创业发展资金,但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依然存在长远生计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代表建议】由政府制定对失地农民生活实行保障的办法,并在失地农民后续生产方面制定配套政策。
完德代表:加大对热贡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代表观点】热贡文化不仅融合了多种宗教文化,也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原生态之美,形成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同时,丰富的宗教人文景观、精美绝伦的热贡艺术、神奇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为发展黄南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代表建议】1、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增加热贡文化内容;2、力争将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热贡文化产业项目列入省政府重点开发和扶持的重点项目;3、培训一批热贡文化艺术人才;4、启动热贡文化村建设;5、将热贡文化辐射区域列入青海省重点文化旅游开发区,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李占顺代表: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提高设施农业档次标准
【代表观点】近年来,海东地区菜篮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栽培技术落后,先进的设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得不到很好地推广应用;温室布局比较分散;日光节能温室和大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春淡、夏旺、冬缺菜的生产季节性非常明显。
【代表建议】增加政府引导资金,提高设施农业档次标准,建设具有使用年限长、温室墙体厚、棚内空间大、保暖性能好、适宜北方深冬反季节蔬菜栽培的高标准温室;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加速蔬菜产业的发展。
郭守明代表:加大对互助青稞酒驰名品牌保护力度
【代表观点】“互助牌”青稞酒已有400年的历史,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保护地理标识产品,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仿冒、假冒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代表建议】省政府协调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互助青稞酒中国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
朱建平代表: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特困群众执行案件救助基金
【代表观点】当前,在审判实践中,涉及交通肇事、人身损害赔偿、劳动保护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执行中,由于目前缺乏制度性的救助措施,在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使得有些申请执行人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代表建议】由省财政拨付专款,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特困群众执行案件救助基金,对因被执行人确无履行债务能力或暂时无履行债务能力,而自身又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极度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发放执行救助基金。
艾千措等10名代表:组建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
【代表观点】青海省是藏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藏药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基础优势,藏药产业已经成为青海省特色产业。目前,我省拥有藏医药医疗机构41所,中藏药生产企业27家,从业人员15000多人,藏医药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能力居于全国前列。但是,我省藏医药研究远远滞后于藏药产业发展。
【代表建议】以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为基础,联合青海省主要藏医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制药企业,集成国内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等多方面力量,通过整体布局、资源重组、机制创新,采取开放式动态管理模式,组建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
杨菱芳等13名代表:在青海开征水资源税
【代表观点】税收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调节水资源开采和利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受水利资源的过度开发、水污染加剧的影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困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代表建议】由省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我省开征水资源环境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详细调研,明确纳税人、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等税制要素,提出开征水资源环境税的方法,并向国务院提出建议。
张高社等9名代表:将德令哈市更名为柴达木市
【代表观点】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盛产盐、石油和各种金属矿藏,被誉为“聚宝盆”。随着柴达木盆地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验区之一,青藏铁路的开通、激情穿越柴达木盆地、民族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的举办,柴达木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被国内外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德令哈市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也是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四园之一。
【代表建议】将德令哈市更名为柴达木市,通过充分利用柴达木已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进一步宣传德令哈、推介德令哈,提升德令哈城市品位,不断增强德令哈区域型城市功能。
吴金才让等3名代表: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法院法官断层问题
【代表观点】随着国家司法统一考试制度的实施和法官职业化进程的加快,将为公正司法奠定基础。但是,我省州县两级法院面临着高素质人才奇缺、“双语”法官缺少、现有法官年龄偏大的现实,严重影响着法官职业化进程。
【代表建议】省、州有关部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协调我省高校法律院(系),加强现有法院工作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国家司法统一考试专项培训,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考试通过率,以彻底解决法官断层问题。
马田忠等14名代表:拓宽改造西宁市东西大街道路
【代表观点】省会西宁市东西大街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在人口急剧增长,机动车辆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作为西宁市主要商业区和贯穿东西主干道的东西大街道路亟待拓宽改造。
【代表建议】将西宁市东西大街道路的拓宽改造纳入西宁市城市建设规划,并尽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