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民情 解民意 办实事

——海东三级人大代表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明显/袁延平

日期:2007-08-01
字体:【 打印本页

访民情  解民意  办实事

——海东三级人大代表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明显

○袁延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9号文件和省委2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切实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丰富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推进新一届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省人大常委会海东地区工作委员会于去年5月组织在海东的省、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开展“访民情、解民意”联动活动。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倾听了民意,反映了民情,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丰富了代表活动,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可喜成效。

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各县人大常委会和试点乡(镇)人大立足本县乡实际,把开展此项活动作为县乡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认真研究,成立了机构,落实了责任,各县都作出了关于组织三级人大代表开展“访民情,解民意”活动试点工作的安排意见或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方法及要求。同时,深入试点乡镇进行指导,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如乐都县人大常委会为了及时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组成检查组,对试点乡(镇)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循化、互助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动手早、抓得实,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循化县七月份就进行安排部署,该县积石镇党委、人大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和要求,作出具体安排,及时组织“三级”人大代表深入村社农户、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交谈,对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梳理后转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办理。循化县积石镇、互助县五十镇政府从经费上给予支持,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培训代表,打好基础。各县人大常委会和试点乡(镇)人大利用召开新一届县乡人民代表大会的机会,对县、乡(镇)代表、乡镇人大主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就宪法、代表法、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专题讲座和辅导,对如何履行好代表职务进行了讨论。尽管各县培训时间方式不一样,但培训的内容和效果都比较好。如乐都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向代表编发了《人大代表的作用、权利与义务及其把握的原则》等有关必须掌握的资料,全县各乡(镇)培训县乡(镇)人大代表达22次,1108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新一届人大代表的自身素质,使代表们基本掌握了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履行代表职务,开展“访民情,解民意”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形式多样,注重效果。各县“访民情、解民意”活动启动后,县乡(镇)人大结合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组织代表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群众反映强烈等难点、热点问题,采取组织代表走访调查(视察)、召开座谈会、代表直通车和组织代表小组活动等形式,认真开展了“访民情、解民意”活动,做到了深入农户,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反映社情民意,并结合活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掌握了大量来自于基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情况,征求到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如互助县五十镇通过视察、检查、走访农户726户,征求意见建议57条,经归纳整理为45条,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转交,提出了限期办理答复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每一个代表至少固定联系40名选民或农户的要求。各县还重视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对活动中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了办理。乐都县人大常委会把落实办理代表意见建议,作为试点活动的关键去抓,县乡镇人大分别及时召开由政府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代表意见建议交办会,统一提出要求,统一办理格式。人大与政府主管领导,主管领导与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签定代表意见建议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认真办理。在活动中征集到的435条建议、意见,已经办理和正在办理的有284条,转交上级有关部门办理的151条。各县在访民情、解民意活动中,通过对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解决了许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如循化县黄丰灌区清淤问题、互助五十镇十个村人畜饮水问题、乐都县老鸦村80多亩盐碱地集中治理问题等。同时代表们在活动中还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贫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为促进海东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目前此项活动正在全区全面推开,必将取得较好的成效。

                                        (作者单位:省人大常委会海东地区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