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的茶园和夜市,作为别具一格的饮食消闲之所,越来越受到市民和游客的青睐,正在成为夏都西宁的特色景观。茶园和夜市的兴起,反映出生态城镇和人居环境建设初见成效,表现出人们的生活品味与消费层次日益多元。茶园和夜市也因之成为生动体现城市内涵与品位的新型场所。
近年来省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和改善茶园管理,茶园经营逐步规范。一些地方悄然兴建成生态茶园,结构功能完善,品位档次较高,具有自身特色,经营状况较好,带动和提升了周边茶园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态势,被称为“茶园经济”。今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在食品卫生法执法检查中专门对部分茶园和夜市进行了抽查。作为检查组工作人员,进一步感受了茶园和夜市的蓬勃发展,但也看到部分中小茶园的食品经营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个别茶园至今尚未埋设自来水管道,一直采用氯化物超标的地下水,有些茶园虽然园落雅致,环境宜人,但食品加工间属临时搭建,低矮狭小,条件简陋,食品卫生很难保证。不少茶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条件不足、功能不备、卫生不良、选址不佳、交通不畅等问题。
夜市是城市夜景的重要构成,也是直观反映市民生活和文明水平的生动时空,是又一个直接体现城市内涵与品位的重要场所,倍受居民和游客关注。尽管近年西宁的夜市建设和管理有了一定进展,但通过这次检查,使人依然很直观地感觉到西宁夜市的总体水平还是偏低。西宁市尚无一条步行街,夜市不仅凤毛麟角,而且均为临时改建而成,上下水设施同餐饮经营的需要不能匹配,明显存在布局结构和功能条件诸方面的问题。占道经营、脏乱拥挤、油烟扰民、污染环境、证照不齐等问题始终存在。
西宁茶园和夜市的发展,客观上受到经济社会条件、政府投资能力、当地消费水平以及群众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同政府的行政决策和有关部门的指导服务存在很大关系。目前西宁的茶园和夜市,正在进一步成为人居环境的要件,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发展,首先政府及城建、规划、环保、卫生、工商、旅游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改善管理服务,政府的宏观战略和指导扶持,要具体体现在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等方面,特别要切实加大投入,努力在改善功能,调适结构,整合资源,形成效应上下功夫。就目前而言,当务之急是要重视杜绝边建设边规划,先开业再规范以及先建后扩,随用随改等行为,尤其要克服起步定位时的临时性、凑合性和急就式、地摊式眼光,防止急功近利,因陋就简,粗放雷同。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更重要的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努力营造茶园和夜市良好的食品卫生安全环境的基础上,要重视围绕雪域和夏都的天然品牌优势,大力宣传青海民族民间的风情习俗,引导和鼓励茶园及夜市经营者包括兴建者,在茶园和夜市的建设风格、经营理念、服务方式等方面,深入发掘青藏高原饮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突出地方饮食的特色和优势,进而形成别具风格的餐饮美食文化效应,让西宁的茶园和夜市为提升省会城市的品位与档次发挥特殊的作用。(作者单位: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