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大代表素质之管见

日期:2006-10-13
字体:【 打印本页

素质是根本,素质是形象,素质是保障。人大代表除了年龄、身体、职业等条件外,还包括政治素质、法律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

1、代表的政治素质。代表的政治素质要求代表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谋长远、顾大局,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密切联系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代表的法律素质。作为代表不仅要熟悉基础性法律知识,特别要熟悉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具备法律素质是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办事的需要。

3、思想品德素质。作为人大代表必须具有公道正派的“公心”,事实求是的“实心”和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衷于代表工作的“爱心”。

4、文化素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不仅具有阅读书写和清楚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人文、科学知识,这是做好代表工作的前提。

5、履职能力。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同时,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了解和掌握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和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是履行职责的必备要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集中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为国家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人大代表提高自身素质是正确行使代表权利,积极履行代表义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需要。人大代表履行好职责,必须: 

第一,加强学习,树立八种意识。加强对党和国家的大针方针、时事政治、现代民主政治基本理论以及市场经济、科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代表职责的方法途径从而培养树立党的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代表意识、群众意识、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创新意识,作“学习型”代表。

第二,注重观察与思考,善于积累,知情知政。党和国家大针方针的贯彻执行最终体现在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平时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把握规律,发现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平时注意信息量的扩充和更新,注意资料的收集,这对于参加会议和闭会期间的活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具有良好的效果。

第三,坚持原则,处理好各种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是代表履行职责的行动指南,在具体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中必须处理好本职工作和代表工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代表与党委、人大机关、“一府两院”及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代表意志和党的意志、人民意志之间的关系。

    第四,必须集体行使职权,严格依照程序办事。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是通过代表大会等集体行使,集体决定重大问题。“权在集体,个人无权”,这是人大工作区别于行政工作的最重要特点,它与“一府两院”实行首长负责制有根本的区别。人大工作又是一项法律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在行使提议权、审议权、提询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罢免权、言论免责权、视察权等权利以及履行义务中都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代表在履行职责中不仅要注意集体行权,而且要依法定程序进行,这是代表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的重要保证。(作者单位: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