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对于调节经济、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税收征收管理法》是一部适应我国各种税种征收管理的综合性法律,该法的贯彻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到财政收入和经济社会发展。 领导重视检查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税收征收管理法》在我省的贯彻实施,督促各级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保障财政收入的完成,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今年的工作安排,省人大常委会组成税收征管法执法检查组,于8月2日至22日,赴西宁、海东、海西地区,对《税收征管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执法检查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对检查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法检查组组长贾国明就税法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与政府分管副省长多次交换了意见。
创新检查方式 力求检查实效
这次执法检查主要是围绕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等方面进行。检查期间,听取了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省法院的汇报,李津成副省长参加了汇报会。这次检查采取委托有关地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自查和执法检查组进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重点检查地区,检查组采取听取有关部门汇报、分别召开基层税务征管人员和部分纳税人座谈会、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了解基层执法的真实情况。为了广泛征求广大纳税人对《税收征管法》执行情况的意见建议,执法检查组还在《青海日报》发布了执法检查公告和答记者问。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安排,海北、海南、黄南、玉树、果洛等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对本地区执行《税收征管法》情况进行了自查,并向省人大常委会报送了自查报告。执法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对执法检查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分析。
税法执行情况令人满意
从检查情况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特别是2001年以来,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财税部门对宣传贯彻税收征管法比较重视,在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税收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1———9月份,全省税收收入完成43.76亿元,年底预计超过60亿元。为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为“十一五”时期我省税源建设和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税法学习和宣传,增强了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修订后的《税收征管法》实施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十分重视税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结合“四五”普法教育和税法宣传月活动,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活动,普及了税法知识,增强了各级领导依法治税的观念,提高了广大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和税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我省各级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并结合税收征管实际,建立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纳税服务、责任追究和税款缓免审批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在纳税人较集中的地区普遍设立了办税大厅,各办税大厅坚持办税政策、依据、程序、结果和纪律五公开,自觉接受纳税人的监督,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和谐了征纳关系。同时,税务系统注重加强行风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改进,广大纳税人感到满意。
———加强基础建设,努力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一是规范税务登记,加强税源监控,全省国、地税机关密切配合,采取联合办证的办法,加强对纳税人的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税务登记率平均达到99%。二是提高对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为了方便企业纳税申报,国、地税系统分别推出了“一窗式”、“一站式”、委托银行代转的“税银一体化”和“邮政储蓄批量扣税”等申报纳税服务。纳税申报形式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简化了办税手续,缩短了办税时间,提高了办税效率。三是加强税源监控。如格尔木市政府成立了以财政、税务、公安、国土、盐管、工商等主要部门的协税、护税网络,防止了漏征、漏管现象的发生,确保了税收任务的顺利完成。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省国税系统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的CTAIS系统,实现了以省局为中心、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纳税申报、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综合征管软件升级工作,并开发建设了青海国税门户网站。海西州国税局率先在全州系统开通了视频系统、集中远程管理系统。
———坚持依法治税,严厉打击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一是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强化了对税收执法的监督,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二是充分发挥“一级稽查”在查处税收违法违章中的作用,通过开展税收专项整治和检查,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三是税务机关密切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配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2000年以来,全省各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涉税刑事一审案件39件,涉案人数80人,有力地打击了税收违法活动,为国家挽回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全省各级财税部门从2001年至2004年共减免各项税收超过20亿元(不含农牧业税和农牧业特产税的减免数)。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为我省的企业改组改制,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问题不容忽视
从执法检查情况看,我省在贯彻执行税收征管法中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努力加以解决。
———违反《税收征管法》进行税收减免现象依然存在。一是部分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违反税法规定,以会议纪要和与企业签订合同等形式越权减免税收,同时存在一企一策的税收优惠情况,且优惠时间过长,个别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达到20年,社会反映强烈;二是企业税负不均,影响公平竞争。如对鼓励类省内新办企业实行“五免五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税率为15%,如果减半征收,则税率只为7.5%,而老企业则按33%的税率征收,新办内资企业的税收优于老企业,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三是政府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之间协调不够,在优惠期限、所得税税率、受益年度、纳税起点等方面的表述不一致,给税务部门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了不少难度。四是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还缺乏信息反馈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执行结果的跟踪问效不够。同时,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又过多地依赖于不同部门的认定,且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导致认定与执行的分离,权责不明,监控不力,存在管理漏洞。
———税收征管力度不够,偷漏税现象依然存在。一是部分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不如实进行纳税申报,特别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问题比较突出,如2004年1———4月份,西宁地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户数占当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总户数的比例分别为55.77%、57.3%、51.96%、49.44%。如草原兴发自2001年进入我省至今,其在海南州的四个加工厂,实行旺季低于市场价收购牛羊储存,淡季进行销售,但由于采取内部倒库的办法,使企业的进项大于销项,造成账面亏损700多万元,形成无增值税可征,结果是牧民得利少,企业获利多,国家无税收。二是税收征管工作存在漏洞,造成税款流失。部分纳税人钻税收优惠政策空子,租借、转让、甚至买卖下岗职工优惠证和残疾人优惠证,骗取税收优惠。质检部门在对利用“三废”的水泥产品的检测工作方面存在漏洞,部分利用“三废”的水泥企业产品以假充真,冒充32.5PO#水泥,套取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国税、地税、工商、法院、银行之间的信息不能互相沟通、共享,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护税、协税机制,增加了税收征管的成本,降低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意见建议针对性强
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检查组成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进一步加强对税收征管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这一主题,把对税法的学习和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要加强对纳税人的税法培训,特别是要加大对企业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治税的观念和广大纳税人的自觉纳税意识。
———加强税收征管工作,防止税收收入流失。全省各级政府及财税部门要密切配合,继续重视和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狠抓税收收入管理,坚持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做到应收尽收;要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种偷税、逃税、骗税以及擅自减税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各级司法机关要加大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公正司法,维护税法的权威性。
———加强有关部门现有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国税、地税、工商、法院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有效的协税、护税机制,努力形成政府扶税、部门协税、群众护税、专业治税的新格局。要加强对地税系统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畅通,对国、地税共管户,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大小,采取一方委托另一方的形式征收税款,实现统一税负,降低征收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进一步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在认真落实省政府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下,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重视和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注意政策之间的衔接问题,防止优惠政策之间的撞车现象。对各地已出台的违反税法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制定统一、规范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具时效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优化资源培植,为纳税人和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为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建议进一步降低税收起征点,要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对因为企业异地注册,造成原企业注册地的税收减少和穷困地区执行省政府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减免的税额,省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适当进行补助,缓解县级财力困难,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全省税务部门要紧紧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全省改革发展,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这个大局,努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要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坚持征管就是服务的理念,以人为本,优化服务,进一步改善税收征纳关系。要坚持依法治税,公开办税,文明执法,接受监督,提高执法水平。(作者单位:省人大财经委计划预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