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关键政府要牵线搭桥

日期:2005-09-01
字体:【 打印本页

    前不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省十届人大解放军代表团的代表对地方经济进行视察时,专门查看了乐都县蔬菜基地建设情况,一路走来,感受颇深。乐都县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来实的、动真的,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把蔬菜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确实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好道路,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迈出了可喜步伐,为其他地区解决“三农”问题趟出一条借鉴之路。

 

    这几年,党中央每年都发一个一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头等大事。然而,在实际中,确实存在喊的凶、干的松现象。有些地方真正为农民谋利益、找出路的举措不多;有的满足一般性号召,政府真正扑下身子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的办法不够,因而,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艰难,使农民增收步伐比较缓慢,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办?就是要像乐都县那样,对农民要动真心、对农业要动真情、对产业结构调整要动真格。在观念转变上,政府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耕作观念,树立效益观念,经济观念,调动农民主动自觉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在组织结构上,真正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体系,从县到乡都由党政一把手亲自负责,亲自抓这项工作。在技术指导上,形成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所,村有技术员”的服务网络体系。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做技术指导,手把手给农民传授技术。在流通环节上,县乡两级政府积极找信息、拓渠道、抓销售,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从而,较好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蔬菜产业规模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大幅度增收的目的,加快了农民的致富步伐。

    乐都县的做法值得全省各级政府学习。我相信,只要全省各级政府都能像乐都县那样,扑下身子、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出主意、想办法,我省的“三农”问题将得到很大的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作者系省人大代表、黄南军分区副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