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政府齐努力 白色污染得治理

日期:2005-09-01
字体:【 打印本页

    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这方神奇的净土日益遭受着人为的环境污染。尤其是一次性塑料袋、快餐盒等塑料制品,在带给群众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成为了最主要的污染源。曾几何时,在州府所在地结古镇等重点城镇的大街小巷,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满街起舞,树上挂的、河里漂的都是废弃的塑料垃圾。这些塑料垃圾不仅大伤市容市貌,而且埋到地下不易腐化,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很多牛羊因为误吞而致死。

 

    玉树地区的白色污染引起人大代表的极大关注,2004年4月州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曲麻莱代表团昂尕、玉树代表团才巴战斗、治多代表团昂才等36名代表分别提出了关于禁止使用和销售一次性塑料袋,切实治理白色污染的建议。代表的呼吁引起了大会的高度重视,大会主席团根据代表的建议,提请大会做出了《玉树藏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治理白色污染的决议》。决议要求州人民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和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先易后难的步骤,首先禁止在本州境内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然后逐步加大治理力度,彻底解决玉树州境内的白色污染问题。

    州人大的决议代表着全州27万各族人民的心声,州政府深感责任重大。为了给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州政府积极行动起来,首先成立了玉树州防治白色污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治白色污染的实施方案,召开全州白色污染治理动员大会,和玉树县政府、州环保局等11个单位签订了白色污染治理责任书。同时玉树州政府决定将每月的27日定为全州环境污染治理日,对环境污染进行集中治理,并向全州发出通告,提倡人们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坚决禁止个体户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治理环境污染,最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州政府协同宣传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加大了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利用6·5环保宣传日和每月环境污染治理日的机会,大张旗鼓地宣传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为使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去年6·5环保宣传日,在结古广场举行万人签名活动,州环保局还会同州工商局等16个单位向全州发出了消除白色污染的倡议书,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州政府还注意发挥学校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相继在全州各中小学开展了环保知识讲座、演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全社会的的环保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去年,州环保局在全州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环保问题问卷调查,95%的被调查者坚决要求在全州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彻底治理白色污染。

    在加大宣传的同时,州政府环保等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60多人次,累计对400多家经营业主进行检查治理,没收禁用品80多万件,销毁40多万件。州环保局和州爱卫会、玉树县政府先后组织玉树县干部职工、中小学生、解放军、武警、州公安消防官兵共2万多人次,出动500多辆车,对结古地区的环境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治理活动。执法人员还经常不定期地深入经营市场进行检查。通过卓有成效的综合治理,目前玉树地区的塑料垃圾比以前有了明显减少,防治白色污染初战告捷。由于成绩显著,玉树州的环保工作得到了省环保局的表彰。

    玉树地区治理白色污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加快整个“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议和保护的要求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相当艰巨。2005年,玉树州政府决定在巩固结古地区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要在214国道沿线的清水河镇、珍秦乡、歇武镇、下拉秀镇及除玉树县外的其他5县城全面推开治理工作,到2006年底,基本消除全州境内的白色污染,确保“三江源”环境优美和生态安全。我们坚信,只要沿着脚下的这条路扎实地走下去,有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美丽的“三江源”将更加圣洁,更加迷人。

                                    (作者单位: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