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大宗日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提案

日期:2024-07-10
字体:【 打印本页

事由:自宗日遗址被发现以来,经过多次发掘,共出土文物23000余件,1986年7月,兔儿滩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2021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对宗日遗址的再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800平方米, 清理墓葬15座、灰坑83个,灰沟5处,灶1处,祭祀遗迹1处,房址1处,柱洞6处,共计出土各类文物330件, 出土文物主要有马家窑文化和宗日文化彩陶、磨制穿孔石刀、双刃骨梗刀、墨绘人像骨片等,“宗日第一灶”、祭祀台的发现为探索宗日遗址的聚落布局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通过考古发掘与初步研究成果表明,宗日遗址历经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唐宋三大发展时期。“宗日第一灶”的发现更是为探讨宗日遗址的遗存分布、聚落结构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新发现新认识”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并登上了央视《探索∙发现》栏目,进一步将宗日文化展现在了全国观众面前。

事据: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各项要求。。2021年4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推介和展示一批文化地标,建设一批标志性项目。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印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大运河、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基本完成,打造形成一批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相关重要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利用,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综合效益有效发挥,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为加强宗日遗址的保护与开发,进一步丰富黄河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同德县域经济发展,同德县积极向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和江苏对口援建地区进行沟通衔接,将宗日遗址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和《青海省海南州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以及《同德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先后多次征求了文物专家、县政府各部门意见,并形成了相关建议意见,为后期的项目规划及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级宗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已列入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项目储备库,估算约为3亿元。以“源-流”为主题,主要建设:一是博物馆综合楼及陈列展览区、文物修复间、档案室、公众大厅、藏品库、文物研究用房、考古所等相关配套附属设施;二是宗日遗址边坡加固,对掏蚀部位采用补夯、支顶等方式进行加固;三是对立陡边坡采用锚杆、挡土墙、片石护坡等措施进行加固;四是沿冲沟坡顶修建排水沟缓解冲沟冲蚀破坏及附属设施设备等;五是宗日遗址重点核心区,安防、消防设施建设项目;六是宗日遗址生活区保护展陈建设项目,建筑面积2500㎡;七是宗日公共服务馆及业务用房6000平方米,以及附属设施等,加强宗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深推动力。项目以“源-流”为主题,通过多维度多视角鉴证华夏各民族的“同宗同源”,呈现“宗日文化”的源远流长,绚丽多姿。以展示宗日文化起源及重要意义为起点,通过印象宗日、华夏源流、器物宗日、全景宗日,运用数字沙盘、虚拟成像、文物展示、场景复现等形式,丰富细致地还原宗日先民的生活、劳作、乐舞、祭祀等场景,再辅之以数字化互动影像,让还原的场景活动起来,让参观者零距高感受跨越五六千年的真实感受。以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能够不断提升黄河文化、宗日文化影响力,带动更多衍生产品的发展,拓展文化和旅游市场,对地区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

建议:国家级宗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对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旅游事业发展、提高地区经济增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根据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黄河文化公园宗日遗址公园规划等发展目标,请求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国家级宗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确保项目建设得以稳步落实,促进全省文旅事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