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建设加强囊谦地区藏红盐资源保护开发力度的建议

日期:2024-07-04
字体:【 打印本页

囊谦县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腹地,是青南藏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历史上曾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盐牛古道”的重要节点。据《青海省志・盐业志》记载,囊谦县境内已发现盐泉29处,其中有8处建为盐场,分别为多伦多、白扎、日哇、达改、然木、乃格、尕羊和拉藏延长。这些盐泉矿化度极高,是世界上已发现矿化度最高的盐泉。在食盐匮乏的年月,盐田为囊谦人民及周边西藏昌都等地铺就了一条生存之路,也塑造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手工制盐技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诞生于农业文明中的手工业瑰宝,传承至今难能可贵。当地采盐均采取依山势架设盐畦的传统制盐技艺,定期召集村民将卤水引入事先修整好的盐畦,让卤水充分沉淀、自然蒸发,再将浓缩的卤水加以暴晒,然后将生成的结晶颗粒盐收集起来。一般工序为储卤运卤、注卤、晒盐收盐、盐畦修整等,为最原始的传统技术和集体作业方式。囊谦盐泉的开采、盐业的萌芽与发展是充满地方性、民族性的一个活例,是镶嵌在青海省盐业体系中的一块瑰宝。2022年,据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化学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囊谦红盐中NaCI含量高达97.67%,其中还有KMgCaLiCrSrCdSbTeB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近年来,面对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态势,囊谦县紧紧围绕“产业振兴”大局,研究提出了“三黑一红”(黑青稞、黑青稞啤酒、藏黑陶、藏红盐)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并主动加强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交流合作,对囊谦地区红盐资源保护和开发潜力等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囊谦藏红盐可持续发展规划,注册了“青南红盐”商标,推出了红盐系列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

目前,囊谦盐不仅是牧民家的调味剂,还是牧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对此,囊谦县正在积极推进盐产品+盐文化+盐旅游+”多条腿走路模式,做大盐文章、做深盐文化、做亮盐品牌,让文旅融合成为囊谦红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致胜法宝,以盐为媒,拿盐说盐,靠盐说事,促进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融合发展,着手打造藏红盐特色小镇”“红盐文旅驿站等文旅品牌,开发出“青南红盐”热敷包和泡脚包等系列保健产品,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打响囊谦红盐品牌,用特色产品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加速度

建   议:一是结合文化遗产保护、特色村落建设等,以现有盐场和村落为依托,加大对红盐小镇、红盐驿站、红盐文化博物馆以及传统制盐技艺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夯实囊谦红盐文化底蕴。二是通过专业团队和科学手段,推动囊谦红盐资源开发事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不断提高囊谦红盐资源转化效能,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囊谦特色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