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代表:黄 城
事 由:海西州作为全省新能源发展的主阵地,但多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与电网建设错配,电网发展滞后于新能源产业发展。州内电力负荷严重不足,且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同时,海西州电网与全省主网仅有一条750千伏输电线路连接,电力输送能力有限。在国家“双碳”战略和到2030年实现12亿千瓦新能源装机的政策下,新能源装机逐年攀升,但受限于州内负荷不足,电力和汇集送出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海西州亟需解决电网外送制约问题。
截止2022年底,海西州实现新能源装机1327万千瓦,占全州电力总装机的94%,州内无火电、水电等基荷调峰电源,属于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量预计达到170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95%,而全州电力负荷仅100万千瓦,年用电量为110亿千瓦时,大量电力需通过电网外送解决;从近年经济发展形式来看,全州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增长空间有限,且电力负荷增长速度远不及新能源装机增长速速,大量新能源电量仍需外送解决。鉴于此,在低上网电价和低就地消纳率双重困境下,我州新能源后续发展及电力外送亟需建设对外特高压送出工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利用率低下问题,切实保障企业投资收益,提振企业投资信心。除去就地消纳下,我州骨干电网严重滞后制约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全州电网与青海主网架连接的仅海西—塔拉750千伏输变电线路,输电能力仅320万千瓦,不仅不能满足目前新能源装机的外送需求,更难以支撑在建1765万千瓦装机,以及后期不断增加的新能源项目电力外送。同时,州内虽已建成海西、柴达木、托素、鱼卡等750千伏环形输变电网架,但各750千伏主变容量已近饱和,剩余容量仅能满足附近第一批大基地项目并网,第二批、市场化项目建成后均无法接入;并且全州适宜发展新能源的格尔木、茫崖、都兰诺木洪、大柴旦行委等地区330千伏变电站稀疏,无法完成各新能源区域的新能源电力汇集。综上,我州亟需建设特高压外送工程,加强750千伏骨干电网建设、配建330千伏汇集站,全力构建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新能源电力汇集和送出需求。
建 议:一是加速推进海西至东部地区特高压外送通道工程。建议省上帮助协调国家能源局争取上半年完成该项工程前期论证,下半年完成项目核准,并启动建设。二是加快推进750千伏骨干电网建设。恳请省上协调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年内建成昆仑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丁字口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核准,并开工建设;请省上对接国家能源局争取年内将羚羊、大灶火、大格勒等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中期调整计划,并相应规划配套上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附近330千伏汇集站项目。三是请省上协调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启动现有75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年内完成托素750变电站二期主变2×150万千伏安;海西750千伏变电站建成二期2×150万千伏安主变扩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