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青海省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实施生态保护优先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和指示的具体实践,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刚性约束,全省正在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海南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立足州情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与华为公司合作并依托其技术支撑,倾力打造第四大支柱产业—大数据产业, 2017年底在共和县建设的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1200亩(均为牧草地),土地综合成本不高于6万元/亩,已完成征地941亩,剩余土地计划2023年完成征收;配套建设1座330KV和4座110KV变电站(1座110KV已动工)。2020年5月份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并上线试运行,目前已建成机柜527个,正在建设的三栋数据中心(3.5万平方米)可容纳2640个机架。按照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总体规划,“十四五”期间计划建成6万标准机架规模,容纳80万台标准服务器,整体建成后总规模达10万标准机架,容纳133万台标准服务器,就地消纳电力60亿千万时,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60万吨、二氧化硫约17万吨,相当于植树760万棵,负碳经济助力国家“3060”目标实现。
事据:海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清洁干燥冷凉,大气环境优良、清洁能源富集、“云藏”藏文搜索引擎影响力大、交通条件便利、大数据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海南州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冷凉干燥的气候和坚实的产业承接基础发展服务全国的高清洁、高能效、高质量新型绿色大数据产业,发挥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在推动数据中心集群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进新能源数据和藏文数据战略性作用,提升网络基础和能源利用率、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清洁能源富集。海南州水、风、光、地热清洁能源资源蕴藏丰富。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和在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3248万千瓦(其中:水电736万千瓦、光伏1983万千瓦、风能530万千瓦、光热35万千瓦),光伏、风电发电上网率85%以上。新能源(光伏、风电、光热)装机容量已突破“两个千万千瓦”(2512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69%,海南州光伏发电园区与水光互补发电站已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全国首条100%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线“青豫直流”建成运行,第二条清洁能源外送通道获国家能源局批准,羊曲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多隆抽水蓄能电站完成招标,同德抽水蓄能电站获批,海南州已完全具备利用100%清洁能源建设“完全清洁能源全产程动力支撑”的数据中心。同时,海南州正在发展高清洁、高效能、高质量“三高”新型绿色算力产业,通过增量配电措施、电力市场直接交易和大数据产业用电优惠等机制创新和政策措施,实现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达到西部地区数据存储和处理成本最优的目标,打造全国算力产业电价洼地。
二是气候环境优良。全省气候高寒干旱,全年平均气温为2-9℃,大数据产业园位于共和县恰卜恰镇,海拔30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4度,冷凉干燥清洁的气候环境,能满足大数据中心设备全天候满负荷运行要求,较东中部地区可节约数据中心用电1/3左右。同时,采用近端制冷、高效模块化电源等先进技术,相比传统数据中心,能效可提高30%以上。全国大型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指标PUE值平均为1.5,海南州大数据中心PUE值为1.2左右,在数据中心制冷用电方面较全国平均水平节约用电20%左右,运营成本低,在IT负载能耗方面独具优势。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海南地处“海藏通衢”战略要地,属“三江源”和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兰西城市群西端城市和泛共和盆地城镇区的中心城市,青藏、青康、西久三条国省道公路干线横贯全境,青海湖机场、兰西茶城际铁路、沿黄(尖共段)高等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将落地建设,骨干路网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是我国西部内陆辐射西南、西北民族地区乃至南亚国家的枢纽,处于承东启西、辐射西北的地理位置,有良好的战略纵深,适宜发展国家战略级信息灾备业务。
四是数据信息安全可靠。地质安全方面,海南州不在火山、地震带、泥石流易发区,属于地质灾害轻度分布区,且远离海岸国界,作为过去“三线建设”重要区域,能够较好地抵御外部干扰,数据安全性较高。技术服务方面,全面与华为公司展开深度战略合作,既依托其全球领先的算力技术力量为产业园提供全国最强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服务,又依托其100%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建设鲲鹏生态技术系统支撑的算力中心。智能化运营方面,机房分为4个服务专区进行模块化建设,能够实现供配电、制冷设备故障提前预警和维护,是青海省首个采用人工智能应用的大型数据中心。电力保障方面,数据中心机房的供电模式为2N架构,采用双路市电,高压联络互为备用,采用双回路输入。
五是智慧城市稳步推进。2020年底海南州完成智慧城市数字管理平台建设,作为州县两级共建智慧城市的基础核心,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边缘计算等技术融合应用逐步推行,有效推动了政府服务模式从职能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已搭建鲲鹏计算资源池,承载全州智慧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200多个业务系统,具有建设成熟、稳定、领先、可靠安可云平台的实践经验。
六是藏文信息领先地位。2016年建成开通全球领先的藏文搜索引擎“云藏”已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正在筹划建设国家级藏文信息化综合应用和推广平台,可有效提升藏区社会治理能力,打造涉藏地区的样本和示范创新区。华为终端机结合云藏可与苹果、谷歌形成更强竞争优势。
七是网络基础日趋完善。2023年1月4日,西宁市获批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为青海省信息通信高速公路汇聚枢纽,信息不再“绕道”,网速大幅提升,有效改善区域互联网网间质量。海南州地处青海省较中心区位,属西宁“一小时经济圈”,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建设对我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带来红利,将助推海南州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国家战略。
八是用电价格有优势。随着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省低电价的优势日益显现,2022年工业用电价格为0.37-0.42元/千瓦时, 是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用电价格较东部发达地区低35%左右,用电成本低,低电价的优势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持续提供了可靠保障。
建议:
1.支持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建设。综合分析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及海南州在全省占据的独特资源,海南州发展大数据产业潜力大、优势明显。建议全省大数据产业优先布局在海南州,支持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并争取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布局在海南州,推进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核心集群建设进程,提升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弥补数字经济发展短板、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用数字赋能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
2.支持建设数据要素确权与可信流通平台。建议支持海南州建设数据要素确权与可信流通平台(青海根中心)暨全国首个碳数据登记中心,通过碳数据登记助力碳核查的科学与精准,支撑碳登记与碳交易,形成完整业务链条。同时,通过对双碳领域数据要素登记,建设行业数据要素目录,提升行业数据要素流通与利用效率,支持行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