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就业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当前我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已基本形成,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2.5万人。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受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青海省失业人数也在增加,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以内,比2019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上升了1.2个百分点,就业援助工作压力提升。
2020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期间,全省各地计划举办67场专场招聘会(其中省级11场;西宁市8场;海东市8场;海西州9场;海南州10场;海北州4场;黄南州5场;果洛州6场;玉树州6场),组织1200多家用工单位提供3.18万个岗位入场招聘。但是通过实地调研,达成就业意向的极少。
调研中发现的的几个问题:
1、就业援助岗位供需不平衡。每年我省举办的各类就业援助招聘会场次多,提供的岗位多,但是最后达成就业意向的少,岗位供需不平衡。
2、就业援助宣传力度不够。在调研中青海省很多地区,尤其是州上的群众,很多人对就业援助政策不了解,耽误了许多需要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人员、创业人员等享受相应的国家政策 。
3、就业援助服务专业人才匮乏。我省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专业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对就业援助政策理解不全面,不清楚;专业服务水平低,人员流动大,服务人员队伍不稳定,经常出现脱节的现象。
4、对促进就业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我省设立了省、市(州)、区三级就业服务部门,但是许多部门只是建立了每年对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很多部门都没有建立举报制度,甚至有些单位都不知道需要建立举报制度,更不知道这个举报受理由谁来处理。
5、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趋势加剧。农村就业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尤其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环境不够宽松,吸纳条件不足,严重影响了城镇吸纳能力的提高、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稳定转移。
6、技能培训的实用性不强。很多就业部门、就业机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没有进行调研,举办的技能培训班没有真正的发挥他的作用,很多参加完培训的人员仍然是无一技之长,无法实现就业。
针对以上问题的几点:
1、破解基层就业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加大对我省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农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出台相应的措施促进就业服务专业人员在岗位的稳定性。
2、增强就业援助政策宣传力度。通过人员、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就业援助政策宣传力度,尤其是要发挥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享受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以促进稳就业。
3、加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援助力度。有针对性的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政策的宣讲,并因地制宜的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加大稳岗和就业补助力度。
4、建立促进就业法的举报制度。在《就业促进法》第七章第六十条中明确规定:劳动行政部门要建立举报制度。明确受理举报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以确保本法更好的实施。
5、提升技能培训的实用性。资源整合与市场调查相结合,在对于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毕业高校大学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群等进行分类岗位需求征集,再根据市场需求举办真正适合就业、好就业的技能培训,让大家实实在在的掌握技能,实现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