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夯实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结合我省省情实际,拟提出加快建设青海师范大学城西校区全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提案,请审议。
一、事由
截止2020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77所,其中幼儿园1816所,小学724所,小学教学点828个,初中263所,普通高中108所,特殊教育学校16所,中等职业学校36所。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74529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8318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95%,专任教师中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62.92%;初中专任教师1670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85%,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85.47%;高中专任教师9994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6.78%。全省基础教育阶段师资质量总体向好,但是距离我省人民群众渴望享受高质量基础教育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亟需在不断补充和满足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需求总量的同时,通过开展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在职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供重要支撑和坚实保障。
青海师范大学是青海省唯一一所高等师范院校,经过65年的发展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鲜明特色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培养体系。学校现为教育部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民委藏汉双语人才培训基地,五省区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训中心,青海省教育厅中学教师培训基地,青海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长期以来,学校紧密对接国家和青海省重大发展战略,服务青海和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在学科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基础教育研究、师资培养培训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办学积淀和特色,初步具备了开展高质量教师培训的师资条件和服务能力。
为加快我省教育事业发展,2018年,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青发〔2018〕22 号),明确提出“注重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衔接,将青海师范大学城西校区建设成为教育教学研究、教育质量监测、教师培训为一体的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2019年6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重点承担服务我省及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等功能,为青海师范大学服务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赋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
二、建议的主要内容
青海师范大学现有城西、城北2个校区,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对青海师范大学提出的发展定位,城西校区将承担“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和“青海省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重要职能。但是由于城西校区基础设施较差,建筑物及设备设施陈旧老化,设计功能单一,现有容纳能力有限,房屋安全性不能保障,无法为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在职培训和研修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尤其是始建于80年代初期的2栋临街学生公寓和食堂,建筑安全等级较差,均属于D级危房,存在安全隐患。为实现建设“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和“青海省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目标,学校多次邀请省内外建筑行业专家对这2栋邻街学生公寓进行反复论证。专家组在进行现场踏勘和取样后,一致建议,若对现有临街学生公寓进行改造,一来改造工程巨大,改造成本与建设新的学员公寓投资相差无几,此外,受原有学员公寓功能限制,即使改造后也依然无法有效改善和满足学员正常的住宿和用餐环境需求,惟有拆除临街两栋学生公寓和校内的食堂,重建学员公寓及食堂,一体化规划和建设集学员培训、食宿一体的现代化培训中心,方可满足建设“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和“青海省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需要。
三、建议
青海师范大学在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对学校发展提出的工作要求中,已经对城西校区的发展建设作出了明确的规划,提出了拆除临街两栋学生公寓和校内的食堂,在原址新建学员公寓及食堂的工作计划,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0000㎡,投资估算为4亿元,目前各项基础性工作均在有序进行。建议省政府加大对青海师范大学城西校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和“青海省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工作力度,争取早日为我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