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保护中华水塔,当好地球卫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扩大生态普惠民生福祉,为美丽中国增色添彩”。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加强生态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上了日程。连日来,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对我省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取得的生态保护成果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像保护“眼睛”和“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守护我们的家园。
省人大代表尼玛扎西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身的发展之路,生态好了,我们的牧民群众才能更好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还有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几年来的环境治理让省人大代表赵红霞深有体会,“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西宁的生态环境越来越优美宜人,市民感受到的“红利”越来越多,幸福感不断增强。
绿色是青海的底色,是最靓的幸福色。在新的一年,两会又为我们描绘出新的蓝图,新的愿景,在“生态立省”的道路上,我们将越走越宽广。
好一份亮眼的生态建设成绩单
省政协委员、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祁敬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政府工作报告晒出2018年成绩单: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清水绿岸、鸟语花香、保卫蓝天、城市绿芯、海绵城市、田园风光、美丽乡村、在全国率先启动国家公园省建设……更多的“青海方案”“西宁模式”在“一优两高”战略实施中探索成功,更多的生态普惠民生福祉在不断扩大!绿色青海、生态青海已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做为生于兹长于兹的青海人,我们的绿色家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正大踏步走在提质升级之路。家园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在什么领域、行业,我们都不是绿色发展的旁观者,我们是绿色发展的行动者,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维护家园的宁静、美丽和和谐。 (记者小言摄影报道)
青海奏响生态保护和声
省人大代表、市文化馆美术摄影部主任 陈镁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不断扩大生态普惠民生福祉,为美丽中国增色添彩”,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决心与信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综合实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统筹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生态管护员实现“一户一岗”,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体系……这一项项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充分体现了我省从一个点到一个面,从一条河到全流域,再到全省上下“一盘棋”,以改革创新驱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青海实践”,也为报告中提出的“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这一愿景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奏响了青海“生态和声”。
市民乐享生态普惠民生福祉
省政协委员、青海省图书馆业务管理科科长 蔡淑敏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不断提升全省蓝绿空间占比。
清澈的人工湖边芦苇飘荡、水草丰茂,沿着木栈道一路前行,一边是清澈的湖水,另一边是茵茵绿地……过去脏乱的城中村、搁置的建筑用地,如今已变成绿地和景观公园,成了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作为一个生态脆弱的城市,能有这样的场景得益于西宁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以绿色发展为抓手,西宁不断扩大城区绿地建设,由点及面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清理河道水面,治理空气污染,推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了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和绿色人文发展。北川河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园博园将使6540亩工业用地变成绿地……由此可见,以生态优先、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西宁舍得投入。
保护生态就是最普惠的民生
省人大代表、玉树州诺布岭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创始人 巴德江才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我们要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青海蓝、河湖清、山川绿永驻高原大地!”报告中的这句话深深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生态保护、国家公园省建设等内容。青海作为欠发达省份,在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存在诸多客观困难因素。青海巨大的生态价值可以弥补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守住青山绿水就是守住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生态保护让农牧民吃上生态饭
省政协委员、青海大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靳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保护“中华水塔”,当好地球卫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扩大生态普惠民生福祉,为美丽中国增色添彩。
近年来,我省本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而让青海蓝、河湖清、山川绿永驻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仅带来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而且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我省许多地方依托生态优势和绿水青山的资源,走出一条旅游+扶贫+产业的路子,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吃上了“生态饭”,一些有劳动能力及有意愿的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人口从事护林员、自然保护区管护员、环境保护监督员、草原监督员等工作,而有的农牧民则开设家庭旅馆、开民族餐馆、卖高原土特产,在生态旅游方面做得风生水起。 (记者王琼摄影报道)
青海生态成绩单令人骄傲
省政协委员、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 王洪伦
作为一名生态保护工作者,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的“生态”一词令我骄傲不已,盘点过去几年的青海“生态成绩”,首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从启动到发展建设的“大作为”,作为一名参与者,我见证了每一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蹄疾步稳推进的重要节点,从无到有,大胆突破,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个国内首个国家公园已打破昔日“九龙治水”格局,得益于国家公园的建设,让三江源头至今仍保留住了最原真的江源大美,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正是这个“国字号”公园创下的一项项成功经验可供“参照”,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启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了“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的理念,这一切都充分彰显了结合青海发展实际,省委省政府不断深化对青海生态价值的再认识,以实际行动践行在绿色变革路上的责任和担当。
推动西宁绿化实现新突破
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绿化科副科长 陶敬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占了大量的篇幅,报告中提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回顾过去,让西宁人民骄傲的事情之一,莫过于西宁南北山这几年的华丽蜕变。从不毛之地的荒岗到青山如黛,西宁实现了生态逆袭——南北两山的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79%,彻底改写了“风吹沙飞无鸟影,下雨泥石落西宁”的历史。而这正是西宁人敢向荒山要绿色的倔劲儿,就是这股倔劲儿造就了今天南北两山的满目葱茏。下一步,我们将依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两山绿化工程打造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建设和城市环境治理的标志性工程,努力推动西宁市绿化实现新突破、新提升,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绿色出行助力环境质量提升
省人大代表、西宁公交集团四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 郭晓华
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绿色细胞工程’,发展绿色建筑,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倡导养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部分内容最让我关注。
近年来,西宁着力提升市民绿色低碳出行的比例,进一步促进西宁市生态环境建设,按照“创建公交都市,建设畅通西宁”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绿色发展的理念引领城市公交发展,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的发展,建立了低能耗、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的“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目前,西宁市绿色公交比例100%。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环保交通出行方式,助力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时代幸福西宁建设,为我省筑牢生态屏障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