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日期:2017-12-28
字体:【 打印本页

党的十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先后有七处强调了民族工作,把做好民族工作摆在了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对人大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举措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各项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化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新时期民族问题能力和水平把握要义,努力践行,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制度保障。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平等,准确把握民族问题的基本规律和民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发挥好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作用。同时,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各族人民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坚持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民族工作中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强化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律的眼光去观察,用法律的尺子去衡量,用法律的准绳处理问题。要继续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和配套法规建设,要持续深化对民族法律法规和条例实施的监督检查,通过多种形式依法监督加大监督力度,提升监督实效,使法律在民族工作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四)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切实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充当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派,更加主动地致力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与巩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依法推动创建工作,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入调研,掌握政策,把握规律,不断认识我省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法治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六)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对民生改善、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努力形成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调研成果,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履职尽责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坚持学以致用,使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提高工作水平的能力切实做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