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系统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并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出了新方略、新部署,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作为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把学习领会和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密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围绕中央决定中提出的“十个深刻领会”,坚持读原文、悟原理,全面准确地领会报告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政治判断和重大战略部署,把握精神实质,准确理解新理念、新战略、新部署的科学内涵,在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全面贯彻落实上作出表率,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带着信仰学,学出信仰来。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个主题指明了方向,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对党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学习和领会这个主题,要牢牢把握这个主题包涵的深刻含义,深刻认识到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以此为前进的根本动力,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的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我们党是一个坚强的、有战斗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地拥戴习近平总书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员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做表率,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带着感情学,学出信心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和集结号,必将极大地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的总结,表明过去五年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鼓舞人心,凝聚民心;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不仅是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站到了新的起点上;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概述,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实际需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报告勾画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带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光明前景。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部署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求我们深刻理解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穿其中的群众立场、民生情怀、使命担当,并把这种强烈情感转化这听党的话、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为人民服务的看家本领,增强建设富裕文明美丽新中国的信心的决心,更好地为党的人民工作。
三、带着使命学,学出使命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踏上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实现新目标,要求我们深刻认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面临的机遇的挑战,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推开新时代的大门,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站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励精图治,砥砺前行,一代接着一代干,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结合实际学,学出工作实绩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用“14个坚持”勾画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特别是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从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法治中国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报告对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作为领导干部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人员,处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身体力行、努力作为,积极投身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实践中,自觉做民主法治建设的维护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作为立法工作者,要围绕十九大提出的各项宏伟目标、围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人大工作、立法工作和民主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一是更加自觉地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努力将十九大报告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贯穿于立法工作的全过程。二是加强调查研究, 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新思路开展立法工作,结合省情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使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使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发挥立法对改革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三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切实提高立法质量。要遵循和把握立法规律,认真研究探索新时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新要求,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创新立法工作机制,拓宽社会和公众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使制定出台的地方性法规符合我省实际,体现地方特点,保障和促进改革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