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电力供需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2008-10-17
字体:【 打印本页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安全、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是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省的电力供应经历了富裕和紧缺交替并存的跨越式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电力相对富裕,到90年代后四年电力能源全面紧张,进入21世纪后,电力逐步富裕,到2007年又开始出现季节性和时段性缺电。这种电力供求形势的逆转,再次提醒我们,保证充足电力供应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面临的主要问题。近期,根据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关于调研工作的安排,我和财经委的同志就全省电力供应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青海电网供需现状

青海电网是西北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的主力电网,网架电压等级为750/330/110千伏。目前,我省330千伏已基本形成单环网网架,现有35千伏以上变电站190座,变电容量1404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1269公里

目前,青海电网已覆盖我省一市、一地、五个自治州,即西宁市、海东地区和黄南、海北、海南三个州以及果洛州三个县、海西州东部五个县和一个行政委员会,电力覆盖面积约占全省的60%,用电量占个省的98%

截止2007年,青海电网装机容量为773.81万千瓦,其中水电583.43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8%,火电190.3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2%

2007年,青海电网用电量为285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为0.2738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为265.09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为8.94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68亿千瓦时。年度最大供电负荷376万千瓦,年发电量302.32亿千瓦时。发用电平衡情况呈现电量总体富余,季节性和时段性缺电,2007年二、三季度电量富余季节向省外送出24亿千瓦时.一、四季度缺电时,从省外购电13.28亿千瓦时.

目前,我省火电装机容量只有190万千瓦,仅占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的20%。由于我省的主要水利发电机组都在黄河干流上,受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灌溉和冬季防凌的影响,导致我省在黄河中下游用水季节水电大发,电力呈现富余;防凌季节,龙羊峡水库出库流量受到控泄,水电发电量大幅减少,季节性、时段性缺电的矛盾日益显现。另据电力部门的测算,我省今后几年的电力总体形势是季节性、时段性缺电,逐步走向全年缺电,且缺口从小逐步增大。

二、存在的问题

1、电源建设相对滞后。2006年开始,我省用电负荷以16%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发电装机近三年增速在10%以下。从全国来看,截止2007年度,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7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为5.54亿千瓦,占77.9%,水电装机容量为1.45亿千瓦,占20.4%,。我省装机容量约占全国1%2006年和2007年全国年度装机容量分别增加1亿千瓦以上,而我省仅增加124.84千瓦,特别是2008年我省几乎无新装机投产,增幅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水电资源开发难度加大。我省水电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2337.5万千瓦,其中黄河流域为2073万千瓦,占总蕴藏量的89%。龙羊峡以下河段可修建大中型电站共12座,现已建成龙羊峡等7座大中型水电站正常发电,除在建的拉西瓦、积石峡、黄丰装机容量544.5万千瓦外,可开发的只有山坪、大河家,装机容量仅为28万千瓦。龙羊峡以上河段规划有大中型电站14座,装机容量为802.5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45.02亿千瓦时,但目前除羊曲、班多、尔多、玛尔档、宁木特等六座规划电站才开展前期工作外(班多电站已开工,但国家尚未核准),其余电站尚处于规划阶段,且地处三江源保护区,海拔高、建设条件恶劣,开发难度极大,在短期内很难对青海电网起到支撑作用。

3、我省水火电比例失衡矛盾愈显突出,火电调节作用严重不足。目前,我省火电装机仅占全省发电装机总量的22%,全年发电量约占全省发电量的30%。由于电煤供应和上网电价的影响,我省除实行铝电联营的桥头铝电联营公司外,其他火电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全面亏损,这使各发电集团和我省企业投资火电项目的积极性不高。近十年来,我省火电装机容量只增加了87万千瓦,尚在建设的也只有27万千瓦,建成后,全年火电发电量仅为110亿千瓦时,很难支撑电网的安全运行和发挥调节电量余缺的作用。若遇黄河来水持续偏枯或发生严重冰冻灾害天气,我省将出现严重的缺电局面,拉闸限电不可避免。

4、电量缺口逐年增加,外购电难度加大。从西北电网看,陕甘宁三省区装机容量均有大幅度增长,整体电量富余。但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宁夏等省区进一步加大煤炭液化等煤化工开发力度,致使煤炭供不应求,电煤供应更加紧张,火电发电量富余有限,目前虽可从西北电网内调剂余缺,但协调难度大,外购电价较高。随着我省电量缺口的增大,特别是今后陕甘宁在夏季用电高峰期或西北电网整体出现电量缺口,根本无法保证我省电量缺口全部购入。从今年购电水平看,预计外购电约23亿千瓦时,外购电差价超过6000万元。随着今后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和运行成本的增加,将导致外购电价再度提高,从2011年到2014年电量缺口分析,以我省实际出发,承担巨额价差费用将有很大难度。

三、对策建议

1、加快电源建设步伐,合理布局,有序安排火电电源项目。遵循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的原则,加快黄河龙羊峡以上河段的水电开发。尽早开发建设宁木特等新的水电项目,实现龙羊峡上游水量调蓄的重要功能,逐步缓解龙羊峡水库因冬季防凌减少出库流量,导致我省季节性缺电问题。同时,加快在建拉西瓦水电站56#机组、积石峡水电站23#机组、班多、羊曲、山坪水电站和宁北火电厂的建设步伐,使其尽快建成发电。加大通天河,大通河、黑河等河流水电开发力度,发展中小型水电站。充分利用华电集团、中电投黄河公司和省投资集团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我省火电电源建设步伐。特别是立足本省煤炭资源,降低电煤运输成本,优先建设鱼卡电站,发挥电网优势,变输煤为输电。鼓励省投资集团等在鱼卡投资建设电源项目,在鱼卡形成煤电产业链,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清洁型生产,增加该地区的电源点来支撑海西电网,进一步优化海西地区电网结构,同时给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项目提供坚强的电网。

2、合理配置煤炭资源,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在煤炭资源利用上,首先要保证资源本省消化,严格限制各类煤炭出省;其次,必须对现有煤炭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充分利用我省优质焦煤资源,重点发展煤焦化及煤化工产业。针对目前各省电煤供应紧张,电煤采购困难的实际,火电电源建设项目用煤,应当立足于我省的煤炭资源开发,以保证电煤基本需求。由于我省煤炭资源相对匮乏,整体电煤资源配置困难,在加快火电电源建设项目的同时,要加大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优先将动力煤配置为电煤,且重点保证现有火电厂和华电集团、中电投黄河公司、省投资集团拟建火电项目的电煤需求,确保火电机组满发稳供。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可采取火电企业参股等形式,鼓励煤电联营,加快煤炭资源开发,以保障电煤供应。建设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研究,尽快制定限制我省煤炭出省的具体政策措施,不论由谁投资开发省内煤炭资源,煤炭利用应全部就地转化,实现煤焦油深度加工。限制焦煤外运,严禁电煤出省,优先确保我省发电和其他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同时,省有关部门要加大煤炭勘探力度,积极寻找新的煤炭。

3、加强电网建设,充分发挥区域电网优势。加快750千伏电网建设,利用我省水电资源的特殊性,加强和西北电网的联系,发挥区域电网优势,加快和青藏直流联网以及新疆电网联网前期规划工作。进一步完善区域电力市场机制,发挥西北区域水火互济、跨流域调节的优势,实现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

4、发展绿色新型能源。我省地处高海拔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仅次于西藏,属全国第二高值区,年日照平均时数为2314-3550小时,太阳辐射强,太阳能总辐射量的平均值为73万焦耳/平方厘米,发展太阳能发电具有天然优势;同时,风能资源较丰富,部分区域属于风能可利用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50-100/平方米,全年风能可利用时间3500-5000小时。因此,解决电力紧缺问题,还要在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的同时,利用我省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和太阳能新能源发电。

5、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大力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壮大和提升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发展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对高耗能行业采取鼓励类的加快推进,限制类的调整改造,淘汰类的逐步关闭政策,将州地市对高载能项目审批权上收,统一由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合理用能估计审查来控制新上载能产业,同时停止核准新的电解铝项目,清理拟建铁合金项目,停止建设铁合金新增产能。未经核准项目,省电力公司不得供电。一方面推进高载能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延伸产业链,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使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与今后几年电力供需形势相适应,避免电力供应更加紧张。(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