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章宁旦
在广东省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广州市人大代表曾丽晴领衔建议“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对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提起公益诉讼”。经过调研,12月17日,广州市检察院检察长欧名宇在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专门就此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了报告。
从1998年4月开通代表反映民意和快速办理代表重要建议的“直通快车”,到目前重点处理建议交由“一府两院”重点办理,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牵头督办的局面,代表有所“呼”政府必有所“应”在广东成为常规动作。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在广东省人大设立常委会40年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不断创新和拓宽代表履职渠道,有序组织代表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视察和调研等,探索法规草案征求省人大代表意见、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等制度,走出了一条以创新思路和有效举措谋划推动新时代人大代表作用更好发挥的“广东路径”。
约见制度成代表履职新平台
12月11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省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座谈会。
座谈会上,田伟光等9位省人大代表就推进沈海高速公路阳江段改扩建工程建设,与省发改委等政府机关负责人面对面沟通。
2014年12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省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此举成为广东人大创新代表工作的全新举措,开辟了代表履职的新平台。
约见制度一经实施,其效果立竿见影。2015年10月,针对连续发生的电信诈骗恶性事件,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两次约见有关部门负责人,推动广东1.8亿电话用户全部实名登记,督促有关部门开展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电信诈骗。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负责人说,代表约见是支持代表履职的可行方法,是更好发挥代表作用的具体手段,也是增进代表与有关国家机关交流互动的有效形式,但最终目的是达成共识,推动问题解决。
“为防止约见时认认真真,约见后无声无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对每一次约见代表中提出的问题,都会按职责要求明确主办单位与会办单位,并明确办理答复时限。会后还视情况发出催办函,由专人跟踪落实。”这位负责人说。
2015年至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就解决全省村(居)民生活用水难、普通公路养护、办好学前教育、规范罪犯保外就医、治理电信诈骗、加快养老体系建设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了20场约见活动,共有全国和省人大代表160人次参加,推进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问题。
不少人大代表说,约见制度改过去文来文往为代表与国家机关负责人直接面谈,增进了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助于民意民愿的办理与实现。
主题活动集中听民意解民忧
在佛山禅城区张槎街道大沙村,一块教育用地因为变更用途引起村民多次集体上访。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期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小组通过约见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不久前一举推动地块用地性质恢复,成功化解了这一历史积案。
今年7月,广东全省五级人大代表用一个月时间,就水污染防治工作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听民意解民忧,将今年的代表履职活动推向高潮。
这项广东代表工作的新动向,意在推动代表更深入群众。记者了解到,继去年首次开展代表主题活动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开展的“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全省共有97292名各级人大代表参加,占省各级人大代表总数的82.88%,成为广东人大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代表人数最多、活动形式最多样的一次代表履职活动。
此次主题活动在总结去年开展代表主题活动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对主题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等都作了改进,深入了解水污染防治状况,听取和反映群众呼声,督促政府和企业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在选题上,本次主题活动注重考虑各地实际,采取“推动水污染防治+N”的选题搭配。
主题活动有效增强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活动期间,全省各地、各行业、各领域的五级人大代表集中行动起来,共收集到针对水污染防治的群众意见建议2500多条和其他方面意见建议共计19500多条,目前已分别解决1200多条和8000多条。
代表联络站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人大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在江门台山市川岛镇上川岛的众多渔船中,有一艘仅有7吨的小渔船与众不同。这艘挂牌“台山市川岛镇人大代表海上之家”的渔船不仅从事捕鱼生产,还是一个海上流动的代表联络站。船主陈文积除了追着渔汛跑之外,还留意收集渔民们出海时的想法意见。
在以渔业生产为主的海岛上,面对长年出海的渔民群体,如何更好开展代表联系群众活动?随着广东代表联络站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台山市人大常委会指导下,今年5月,川岛镇根据当地渔民占比高、渔业生产较多的实际,探索在人大代表陈文积的渔船上设立“海上代表联络站”,引导代表组建微信群,以船访、询访的形式开展联系渔民活动,扫除了原先存在的履职盲区。
如何让代表们更接地气,传递好基层群众呼声?为了解答好这个课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将目光专注到探索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致力于将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基层民主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积极适应新时代对代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有序推进和指导全省各地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相关负责人坦言:“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总体上还存在着各地发展不平衡、规范化程度不高、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活动效果不够明显、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破解难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指导意见》,于今年7月在全省实施。
指导意见对联络站设置、组织管理、活动内容、工作制度、意见处理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指导意见,广东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使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逐步形成以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为主,以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辅的代表联系群众阵地建设网格化体系。
据统计,目前全省已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8430个。在今年开展的“更好发挥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期间,8430个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13277次,各级代表进联络站活动人数59306人,接待群众98223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4021件。联络站已成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汇集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