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凝聚起亿万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智慧力量,必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六中全会是我们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会议。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由此可见,文化强国已经成为我们党的治国方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决定的出台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中国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的阐释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和本质,那就是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中国建立后直至改革开放,我们党提出在推进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四有新人”的建设;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先进文化的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90年来,就是不断地以思想文化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的方向,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推动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这次会议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并把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体系来考虑,可以说,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又一次文化觉醒。
决定的出台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长期以来,文化弱势心理、文化防御心理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怎样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如何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此苦苦思索。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创造我们的新文化,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创造强大的经济、政治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文化的成果,大大的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理,中国的文化自信心也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决定的出台,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桑杰副主任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日期:2011-10-21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