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借鉴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改革和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8月21日至26日,桑杰副主任赴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学习考察。在自治区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桑杰副主任深入盟、旗、蒙牛奶业集团、苏木、嘎查等地,走进草原蒙古包与当地干部牧民座谈交流。
内蒙古草原面积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东起大兴安岭山地,西至居延海,东西横跨2400公里,南北宽1700公里,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有5片草原,包括: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全区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74%,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0.2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1/5以上。全区水平分布的地带性天然草原植被,从东到西可分为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五大类。 随着国家“惠农惠牧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自治区“三化同步”的深入实施,牧区经济得到全面快速发展,牧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牧民人均纯收入先后跨越了3000元、4000元、5000元大关,2010年自治区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30元,增长11.98%,实现了连续五年牧民收入在西部省区市保持第一。
在详细听取情况介绍后,桑杰副主任说,《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为我们牧区工作指引了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努力开辟牧民增收和就业新途径,大力发展公共事业,不断提高广大牧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牧区。
桑杰副主任在考察结束时说,近些年, 勤劳、勇敢的草原儿女在党的指引下,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草原上,为实现牧业现代化而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实现了自治区牧业历史性的跨越,谱写了内蒙古牧业发展史的新篇章,劲推自治区牧业经济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为自治区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和边疆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内蒙古牧区工作经验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及时把政策实惠落实到草场、兑现到牧户,调动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二是大力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加强饲草基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改善饲养条件,调整饲养方式,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健全产业体系,全面推进草原畜牧业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计划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草原确权和承包,保持草原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四是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牧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条件,建立健全确保牧区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有效机制。加大游牧民定居工程投入力度,到2015年基本完成游牧民定居任务。五是加快发展牧区经济。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牧民多渠道就业,全面加强牧区扶贫开发。六是提高牧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牧区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发展,完善牧区社会保障体系。
桑杰副主任赴内蒙古自治区学习考察牧区工作
日期:2011-08-31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