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 慧 于瑞荣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改革开放中以变促进,在迎接挑战中以稳应变,在化解风险中以进固稳。
2019年我省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经省级核定,剩余的17个贫困县、170个贫困村、7.7万贫困人口符合摘帽退出标准;长江、澜沧江干流水质稳定在I类,黄河干流水质稳定在II类以上,湟水河出省断面IV类水质达标率100%;审时度势建立政府债务管理“3+N”制度体系……
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三大攻坚战,已经到了攻城拔寨、闯关夺隘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全力冲刺,夺取最后的胜利。
决战脱贫攻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府工作报告为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代表和委员一致认为,聚力打赢三大攻坚战,是全省上下跨越关口、奋发有为应尽的职责,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成色。
省人大代表、门源回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玉柱说:“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打赢三大攻坚战,就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一盘棋’思想,组织群众积极响应关于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号召,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支持、理解和参与到打赢三大攻坚战行动中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要积极履行好监督职能,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抓住重点,聚焦难点,通过有效形式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法律赋予的职权,监督、推动落实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的政策措施,确保三大攻坚战有力推进。”
省政协委员、海东市政协副主席焦环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决战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指出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攻坚责任,下足绣花功夫,为今后工作旗帜鲜明指明了方向。”
焦环玉认为,针对目前海东市脱贫增收基础不牢靠、能力较弱、内生动力不强、实用人才缺乏等问题,应持续落实好后续扶持政策,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需求,持续提升脱贫人口文化素质,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控辍保学联动机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持续挖掘产业效益,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副土特产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坚持精神扶贫与政策扶贫相结合,扶志与扶技相结合,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城市扬尘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深化青海湖、湟水河等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稳步提升全省空气、水、土壤质量、让山青水绿、河清湖晏成为青海的鲜明标识。
从昔日许多“臭水沟”成为如今市民们休闲娱乐的“景观带”,部分乡镇实现了天然气管网和污水管网的“进村入户”,极大地提高了老百姓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省人大代表、海东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理站副站长孔小玉感触颇深,她说:“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大合力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力度,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通过夯实和补齐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重点支流水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且在全面详细地掌握海东市农用地污染状况基础上,还建立了土壤污染防治详查档案,如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越来越快,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城市和乡村的‘颜值’越来越高了。”
享受着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持续提升,新青海前进的步伐也将铿锵有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还要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省政协委员、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胡文勇认为,风险管理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他说:“要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借鉴经验,加强行业研究、市场研究、理性决策,既要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并秉持‘救急不救穷’底线。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解决难题,化解风险。2020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服务实体经济,任重而道远,要坚持发展与共赢思维,采取债委会、银团等多种方式,抱团取暖,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