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讨交流会

日期:2008-11-18
字体:【 打印本页

114,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讨交流会。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蔡德贵、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官玉林同志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分别作了题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人大机关工作水平》和《思想更解放,工作开新局》的发言。

蔡德贵秘书长说,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素养和工作水平、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交付的重要职责的必然要求。对此,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和强卫书记在全省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提出的“五个着力”的具体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提出了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求真务实,为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提供民主法制保障为实践载体和“六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意识,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强化监督工作,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的目标要求。切实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人大机关各项工作,使机关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蔡德贵秘书长说,正确理解和把握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就是要高举一个旗帜,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个理论,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一个载体,即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求真务实,为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提供民主法制保障为实践载体,突出一个重点,即突出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落实五个着力点。即着力培养机关党员干部的科学发展意识,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依法履行职责、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立法质量和监督实效的突出问题,着力促进人大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蔡德贵秘书长说,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保证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的有效法宝。胡锦涛同志在谈到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时,明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人大工作者必须把握好这个尺度,坚持好这一原则。自始至终遵循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特别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履职的全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人大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逐步转化为人民意愿,使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得以全面贯彻落实。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物质资源与人文资源可持续发展。人大机关要发挥作用,就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机关工作的全过程。促进发展是人大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首先要突出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即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思路,以环保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和特色产品开发、基础教育、扶贫开发等作为人大工作的重点内容,把司法公正、社会稳定等问题,作为人大发挥职能的主要方面,找准服务这些大局中如何发挥人大机关作用的结合点,突出综合协调服务。三是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作为人大机关能否坚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此,要善于把握人大工作规律,体现时代发展特色。结合常委会每年制定的工作要点及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经常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实情、听民声、传民意,竭尽全力把人大工作做实做好,以务实的作风服务于常委会开展履职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所在,也是人大工作的内在要求。人大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扎实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要牢牢把握和谐和发展两大主题,倍加珍惜团结稳定和发展的大好形势,充分发挥人大的独特优势,认真贯彻省委确定的工作思路,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要充分发挥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及时了解和反映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宣传改革发展重大举措,多做团结鼓劲、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情况通报、沟通思想的工作,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使党委和政府的各项决策和部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其次,要努力做到“三个掌握”。一是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首先,要深刻认识和掌握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职权、行使职权的基本原则和议事的基本程序等基本知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报告的形成过程、基本监督工作的开展方法及代表意见、建议的提出和办理程序。其次,要全面把握我国司法体制与司法工作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代表职责与代表活动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掌握代表活动的主要形式,代表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的不同概念、范围和基本要求。二是掌握省情民意。“掌握省情,体察民情,掌握民意”,首先,要确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深入基层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全省公众的情绪和主流民意,监测各项政策和法规实施的效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我省建设和谐社会服务。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跟踪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细致调研,提供思路,化解矛盾,才能真正了解百姓的冷暖和疾苦。三是掌握人大机关工作程序及会务工作。人大机关作为常委会的综合办事机构,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重要职能,在机关工作中处于枢纽的地位。通过经常、广泛的协调工作,可以使人大机关各委、办、室之间和谐统一,步调一致,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增强整体凝聚力,提高办事效率。因此,要努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协调工作。一要搞好领导同志之间的工作协调,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通报信息、听取指示。二要搞好常委会与同级党委、政府、政协及“两院”等领导机关的协调。对常委会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和意见,发挥好“枢纽”作用,积极主动地加强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争取支持,以促进常委会决策事项和工作意图的顺利施行。三要搞好人大机关各专门委员会、各办事机构、各党群组织之间的协调。“三会”的决策事项和领导的工作安排部署,都要靠专门委员会及各办事机构共同落实。属于需要领导出面协调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汇报,做到既解决问题,又尊重各方面的意见。四要搞好内部协调。人大机关内设机构多、岗位多、层次结构多,在内部管理上要注意均衡性原则,协调好各岗位、各层次的关系,以增强合力。五要搞好上下级之间的协调。对上级人大交办的事项和下级人大要求解决的问题,按其性质和职责关系,及时加以协调办理。此外,还要搞好会议协调、决策协调和落实协调,更好地为领导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服务。   

人大及其常委会是集体行使职权,人代会、常委会、主任会议是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和民主决策的基本形式。因此,为人大“三会”服务是人大机关工作的首要职责。由于人大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比较强,对会务工作要求比较高,必须做到细致、严谨、规范、落实。一是会议筹备要细致。会议筹备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会议能否顺利进行,无论是人代会还是常委会,开起来不过几天时间,但会务工作却十分繁杂,大量工作要在会前草拟协调成熟,然后再提到会议上。每一事项都要认真协调,逐项落实,必须做到周密细致,不能有半点疏漏,否则影响会议顺利进行。二是会中服务要严谨。会议期间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和做决策的过程,法律性、程序性和时间性比较强,会务工作也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科学地、精心安排好工作日程和文件目录,这是整个会务运作的指南,有了这两个文件,会务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就能保证会议依法有序地进行。三是起草会议文件要规范。起草好各种文件材料,是开好会议的重要前提,也是机关各职能部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体现。“三会”文件材料是人大决策的依据,属于规范性文稿,在撰写上有严格的要求,必须遵循其特有的写作规律,不能随意发挥。不论起草工作报告,还是起草决议决定草案,既要忠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体现领导意图,又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因此,要让文稿起草人员参加决策层召开的会议或随同领导下基层参加调研活动,以便及时了解领导的决策部署,了解基层情况,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稿,以保证会议质量和决策水平的提高。四是善后工作要落实。会议结束后,各职能部门要搞好会议材料的审定、审议意见的拟办、会议新闻的发布、决议决定的落实等后续工作,推动会议决策事项的顺利实施。

第三,要努力做到“五个下功夫”。人大机关干部要想做到工作优质、务实、高效,让群众和人大代表满意,就必须强基固本,苦练内功,下硬功夫掌握真本领,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一是在夯实理论功底,强化工作理念上下功夫。实践上的开拓进取,常常得益于理论功底。作为人大工作者,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明确前进方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要不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认识,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熟悉和精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人大工作法规制度。掌握和运用宪法法律,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努力在“深”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在“实”字上见成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民主意识,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二是在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吴邦国委员长强调,做好人大的各项工作,迫切需要我们要把学习放在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人大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法律性、专业性、程序性都很强,需要我们熟悉人大的基本理论和宪法法律,了解人大工作的方式方法,掌握各个领域的专门知识。人大的工作人员担负着为常委会监督、决定重大事项的参谋和服务工作。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唯有刻苦学习、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特别是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越来越强,群众对人大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带着使命去学习,带着责任去学习,带着思考去学习,努力做到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用有所成。人大的每一位工作者都要成为深入学、持久学的学习型人才。学习形式可以按照学得生动、学得有效的标准去安排、去创新。继续坚持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外出培训与内部辅导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学习考核评比制度,以不断增强学习的效果。三是在增强责任意识,严格工作纪律上下功夫。责任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有责任感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淡泊名利,乐于以高度负责精神投入工作。作为人大工作者,一要爱岗敬业。岗位是责任的标志,在其位,要谋其政,尽其责。二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想不想干事,愿不愿干事,关键看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想干事的,就会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否则就会我行我素,被动应付。三要有全局观念。人大工作者的岗位大都不重样,但都是人大机关的一个组成部门,与整体和全局有着密切的相关。因此,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是新形势条件下每个人大工作者应该做到的。认真去干,还要有端正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力求每一项工作都抓出成效,每一件事情都有着落。工作中,对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都要用心去考虑,用心去落实。绝不能图省事、嫌麻烦,更不能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只愿抓一些驾轻就熟、省时省力的事。要培养主动、超前、创新的工作意识,以对人民负责,对领导负责,对机关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及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高标准、严要求,各项工作争一流业绩,创一流水平。四是在推进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上下功夫。人大机关任何工作都关系着常委会的工作和形象,稍有差错就会影响工作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要始终保持严格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真正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按规矩办事、按程序运作,努力做到“四不”,即:不积压工作、不发生差错、不冷落群众、不影响形象。五是要在提高机关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上下功夫。人大机关要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服务工作:一是要热情服务群众,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耐心细致地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坚决防止和克服对待群众生硬、冷淡、推诿等现象的发生。二是要周到服务代表。要从充分调动代表的工作积极性入手,通过组织开展代表履职培训、提供学习资料、寄送工作简报、通报工作情况、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代表视察调查活动等措施,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三是要周到服务“三会”。针对常委会主任会议、常委会会议和人代会的规模、时间、议程等不尽相同的实际,周密安排部署,规范会务规则,按照“严、细、实”的要求,做好各类会议的组织、服务工作,有计划、有秩序地办好各项会议,不断提高会议质量。
    
官玉林主任说,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关键。解放思想既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要求人们以批判的眼光敏锐地发现、改变或抛弃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思想、观念和制度体制等;也是一种建设性思维,要求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推动事物发展。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在保障公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宏伟事业保驾护航更是责无旁贷,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要求更紧迫、任务更艰巨。我们必须奋起于新的起点,致力于科学发展,凝心于真抓实干,敢于挑战自我,勇于自我否定,善于超越自我,做到服务大局有新作为,履行职能有新成效,队伍素质有新提升,各项工作创新局面。

官玉林主任说,首先,要进一步找准定位,知道自己是什么。要跳出人大机关看人大内务司法工作,跳出本省区域看本省的人大内务司法工作,以更宽阔的视野和眼光,重新审视和把握本省的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在全省人大系统的定位,认真查找我们在思想观念、履职水平、作风成效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以更高的标准和目标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坚持把人大内务司法工作放在全省工作全局中谋划和推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青海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其次,要进一步明确方向,知道应该干什么。就是要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围绕大局,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决贯彻省委的决策部署,自觉地把内务司法工作融入全省工作大局,围绕大局行使职权,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使立法、监督等工作都更顺民意、更合民利。改革创新,就是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时代要求审视工作,以改革精神推动工作,既要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以法为据,又要积极创新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第三,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知道应该怎么干。在立法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我省的省情和实际出发,坚持走群众路线,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着重解决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妥善处理法规的统一性和合法性、稳定性和变动性、前瞻性和现实性、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的关系,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工作,推动内务司法方面有关法规的立法进程,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进步“三问”、把好“三关”、做到“三不”。“三问”就是要不要解决、能不能解决、怎么来解决,得到确切答案之后,再着手进行规范;“三关”就是立项关、起草关、审议关;“三不”就是与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不立、未解决实际问题的不立、缺乏可操作性的不立。在监督工作中,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特别是要注重调查研究,在方式上求新,范围上求广,层次上求深,效果上求实,做到工作摸得清,问题看得透,建议提得准,效果抓得实。同时,要把认真办理人民群众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作为了解社情民意、保障公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程序上规范、方式上改进、力度上加大,督促有关方面依法办案,依法办事。

第四,要进一步提高委员会依法履职的水平和委员会工作部门的工作水平,使每个人成为实干家。抓学习,使学习成为习惯、成为制度、成为气氛,在工作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促进工作,使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抓制度,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程序,使委员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有序有效。抓作风,弘扬委员会多年来形成的“务必尽心尽力、力求尽善尽美”的工作精神,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结果,高效优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使各项工作有新起色,有新亮点,有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