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学习借鉴

全国人大代表出真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相关代表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

日期:2024-07-16
字体:【 打印本页

记者  朱宁宁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乎千家万户,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有关青年就业的话题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重点。今年,关于“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之一。

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四川省副主委,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关注的话题。在他看来,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市场不确定性较大,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诸多挑战。

部分毕业生将考研或考公作为最大目标,某高校2024届毕业生意向考研,参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招录占比达74.25%,而在这一群体中,19.83%有坚决选择“二战”的打算。

就业求稳心态突出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显著特征之一。某高校调研结果显示,2024届毕业生期待的就业单位中,国有企业占比54.78%、国家机关占比34.25%,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成为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考量。

对于这些现状,吴德认为必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大阶段性促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搭建更加便捷的多级联动智慧就业平台。进一步完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登记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李学武认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设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基金、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用更多的毕业生、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等。高校和企业也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更好保障新业态青年职业发展

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近年来,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一大批形态多样、分工精细的新职业应势而生。

新业态的发展对创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选择大有益处,尤其是对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工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年轻人在新业态中找到兴趣爱好和职业的结合点,用创造改变生活,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武汉市委会主委刘江东十分关注青年新业态就业。他调研发现,青年新业态就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供给短缺,行业标准缺乏;劳资关系不规范,劳动权益保障缺失;职业规划与教育培训较为欠缺等。

在刘江东看来,根据新职业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化培训十分重要。他建议在培训组织建设上,联合大型互联网职业培训企业成立职业教育公益联盟,面向重点关注人群免费提供多项技能培训。相关部门分类指导,针对不同行业的新职业成立有效的行业组织。在培训内容上,全面完善新职业青年的职业培训,设置课程体系,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探索引入现代化手段,通过直播讲解新职业的发展路径,培训机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部件厂飞机铆装钳工赵平发现,由于灵活性更强、自由度更高,新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浅就业”,不少青年会遇到困难和困惑。赵平建议,一方面,完善福利保障和劳动权益保护,补齐法律政策短板,人社部门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解决参保难、转接难等问题。另一方面,着力提高新职业青年的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新职业在国家职业认定与分类系统中的界定,尽快制定相应的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建立技能等级评定体系,让新职业青年的职业发展通道更加畅通。此外,还应当加强对新职业发展的规范管理和行业自律,避免其迅速成长中出现的野蛮、无序发展。

多措并举解决制造业用工矛盾

先进制造业是青年就业的重点行业之一。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元立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叶新华看来,目前制造业一线青年技工紧缺与大量青年失业(未就业)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国绝大多数大学为通识教育,培养出的大学生知识面挺宽,但动手能力差、技能水平低、专业性缺乏。这不符合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实际,也与国家建设制造业强国的目标相脱节。”叶新华建议,调整办学目标、方向与思路,在办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同时,把更多大学改制为聚焦科技创新、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能型大学,培养大量现代产业体系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专业技能人才基础。

同时,他建议推动企业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转型升级,改善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让青年技工招得进、留得住、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