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中小企业“撑腰”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聚焦中小企业发展痛点堵点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如何破解?如何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政策信息?如何进一步减少办事流程,减轻企业负担?
11月28日下午,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12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及部分陕西省人大代表紧扣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条款内容,结合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聚焦中小企业发展中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难点问题接连发问。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诚恳作答。
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国人大新修订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并于2018年1月起实施,陕西省也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同年5月1日起实施。“我省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和法律法规的措施有哪些?效果如何?”李健委员首先向“领衔”应询的副省长方光华提问。“我省着力做好降低中小企业成本负担、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技改和科技创新、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的督查等方面工作。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非公经济增加值9975.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65.6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4.5%,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方光华表示,我们不断畅通企业沟通渠道,建立了中小企业和省政府相关部门每个季度定期对接沟通机制,今年以来,围绕减税降费、扩大有效投资等专题进行了三次现场沟通,还将围绕企业对营商环境的具体诉求再次进行专题对接。
“调研中仍有企业反映存在‘隐形门槛’、遭遇‘旋转门’等情况,觉得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却依然不好办。如何解决企业获得感和便利感不强等问题?”在回答乔军委员的提问时,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苏园林表示,陕西省正在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12345便民服务热线,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理”工作机制,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此外,在省发展改革委网站上有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举报邮箱,收到的举报会形成问题清单,并安排专人督办。在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时,都会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的意见,并建立健全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着力提升企业获得感。
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了对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持。王峰委员向省科技厅发问:“我省科技专项资金是如何安排使用的?下一步将如何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省科技厅厅长赵岩表示,陕西省科技计划体系由科技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基金)、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和创新能力支撑计划五部分组成。2019年,陕西省本级财政科技预算经费共计9.3亿元,同比增长6.9%。下一步,我们将提高政策供给质量,促进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产业技术创新,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高新技术创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融合资源创新,促进军民、央地、部省融合发展。
“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不得违约拖欠货物、工程、服务款项。目前拖欠企业各类款项情况如何?清偿工作进展怎样?”李育森委员问。省财政厅副厅长刘红春表示,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截至9月30日,陕西省已清偿欠款182.05亿元,清偿进度为50.27%,省级单位清偿欠款3.52亿元,进度为54.8%,完成了今年清偿一半以上的目标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清欠工作要求,督促仍有欠款部门制定还款计划落实资金,加大政府债券用于清欠还款力度,督察检查欠款较多市(区),对违规举债、欠债不还的部门单位追踪问责,确保全面完成清欠任务。
“调研中,有企业反映基层环保部门的环保政策执行存在‘一刀切’现象,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这种情况?”面对郭润芝委员的提问,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敬喜表示,去年以来,有关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要求坚决防止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随意责令企业紧急停工、停业、停产。同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快打造监管大数据平台,以提高监管执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切实减轻执法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
委员和代表们聚焦问题,应询人员坦诚作答。与会人员的关注和期盼,将转化成促进陕西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务实举措,助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耿薇 秦骥)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为中小企业“撑腰”
日期:2019-12-02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