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人大要闻

青海省人大农牧委员会关于督办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询问应询承诺事项办理情况的报告(书面)

——2013年11月26日在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日期:2014-02-07
字体:【 打印本页

省人大常委会: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3年监督工作安排,为了解我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询问农牧方面应询承诺事项落实情况,省人大农牧委员会组成督查组,对该问题进行了跟踪督查。在充分做好前期联系协调工作的基础上,于87日召开了对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询问农牧方面应询承诺事项落实情况督查汇报会,听取了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等部门关于承诺事项落实情况的专题汇报。1030日至31日,又结合省人大农牧专业代表小组活动,对引大济湟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现将跟踪检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总的看,自去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专题问询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以来,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高度重视,根据应询承诺办理事项有关要求,切实强化责任,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加强督办,有关农牧方面应询承诺事项得到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一、水利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引大济湟工程进展顺利。今年以来,郝鹏省长等五位省级领导先后深入工地一线实地调研,协调解决了北干一期支渠征地费用、调水总干渠贷款、砂石料开采等问题,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引大济湟工程要在2014年底实现“两贯通一蓄水”的目标,2015年实现从大通河向湟水流域调水。目前工程进展情况是:1、调水总干渠。隧洞全长24.17公里,200610月开工。截至今年10月,引水枢纽基本完成;隧洞累计完成14.32公里,占设计的58.83%,累计完成投资10.59亿元。调水总干渠初步设计概算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批复总投资15.86亿元;初步设计获得水利部批复。2、石头峡水库。总库容9.85亿立方米,坝高114.5米,于20087月开工,截至10月,导流洞全部完成,泄洪洞开挖全部完成,大坝坝体填筑完成70%,累计完成投资6.09亿元。

(二)水资源管理和使用得到有效加强。一是建立健全水资源规划体系。相继编制完成了《青海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青海省东部城市群水利保障工程规划》、《湟水流域综合规划》、《青海省浅山干旱区水利综合工程规划》、《西宁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正在着手编制《青海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修编)》、《青海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和《青海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等重点规划。二是加快构建“三条红线”指标体系。根据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省水利厅已拟定了省、市(州)、县三级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正待省政府批转执行。三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西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于去年通过了国家终期验收评估。与2005年相比,西宁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73.6%、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77.9%、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128.2%、农业灌溉水利系数提高31%、所有新建住宅节水型器具使用率达100%。四是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重点开展了黑泉水库、北川河地下水水源地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将流域25个重要水功能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定期发布《湟水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西宁地区地下水水源关闭取得实质性进展,地下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枯水期和丰水期水量调节趋于平衡。一是突出开源。加快引大济湟工程建设,加紧实施大华、西纳川、文祖口、松多、河西沟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统筹调节流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确保枯水期和丰水期水量基本平衡。二是强化节流。大力实施农业、工业和生活节水工程,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湟水北干渠灌区支斗渠系配套步伐,完成西宁市城市管网更新和节水改造工程。逐步关停流域内小水电站,保持河道应有水量。

(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稳步推进。一是综合治理。今年已初步落实湟水流域水保生态建设资金8788万元,拟安排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工程建设、坡耕地整治改造等12个项目。这些项目完成后,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7.54平方公里。二是预防监督。依法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使水土保持方案落实率达到90%以上。今年,省水利厅组织省、市、县联合执法检查组,对流域重点水源工程、湟水关家滩水电站、金星水电站等15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了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切实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

(五)河道综合治理及日常监管力度明显增强。认真抓好湟水干流重点段、重要支流、重点城镇所在地河段的综合整治。今年以来,已落实湟水治理工程投资1.66亿元,计划实施湟水干流大通、西宁、乐都等地5项河道治理项目。同时,依法加大对涉河事务的监管,开展了西宁及大通、湟源等地河湖专项执法大检查。

二、农牧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节水农业稳步推进。一是制定节水农业规划。先后制定了《2012—2016年节水规划实施建议》、《青海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3—2015年)》等规划,为发展节水农业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沿黄河、沿湟水发展带为重点,采取增施有机肥、复种绿肥等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耕地地力,提高耕地持水能力。三是推广关键节水措施。在湟水流域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节水技术,通过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温棚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墒节灌技术、聚水保墒等技术推广,分品种开展节水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使节水效率达到50%以上。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根据我省《“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产业整体提升的发展原则,在湟水流域的城镇郊区和川水地区重点建设奶牛、瘦肉型商品猪产业带和鸡蛋鸡肉饲养基地。20134月,省农牧厅印发《关于严禁在湟水临岸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的通知》,明确了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选址规定,并要求做好湟水流域内的畜禽规模养殖规划布局工作和禁养区域内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搬迁规划,统筹安排湟水流域畜禽规模养殖发展。同时,计划在流域大中型养殖场配套建设沼气工程135个,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处理粪便7.7万吨,将大大减轻水污染。此外,还从外省引进养殖场污染物处理和有机肥、燃烧棒(碳)加工等技术和设备进行试点。待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广,切实减轻湟水流域水污染。

三、林业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加大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建设规模和投资。今年在湟水流域沿线西宁、海东市安排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任务23.33万亩,封山育林20.5万亩,安排各类造林资金17772.96万元。同时投资2200万元,实施新农村村庄绿化110个村,占全省村庄绿化任务的55%。

(二)积极争取实施湟水流域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和百万亩退耕还林项目建设。一是省林业厅编制了《青海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2011—2020年)》,将湟水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区,规划人工造林100万亩,以达到控制该区水土流失和保障水资源安全的目的。今年以来,省林业厅多次赴国家林业局汇报我省湟水流域百万亩人工造林项目,争取早日批复。及时编制了《青海省湟水流域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建设总规模100万亩,建设期限5年,总投资69750.0万元,项目实施方案已于4月上报国家林业局,待计划任务下达后省林业厅将尽快分解落实并组织实施。二是积极争取湟水流域145.7万亩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在编制新一轮退耕还林规划,省林业厅积极争取,力争将我省300万亩陡坡耕地全部纳入,其中湟水流域145.7万亩。同时,加快湟水两岸及城镇周边绿化,已实施公益林高标准造林396401亩,投资31726.16万元,打造了塔尔寺周边、西宁大南山等一批精品造林工程。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