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在青海团团组开放活动中,向代表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青海团团组开放时,向代表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青海团团组开放活动中,向代表提问
3月6日上午,我省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青海厅向境内外媒体记者开放,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香港有线、大公报、美联社、读卖新闻、德国世界报等39家、60多位境内外媒体记者旁听。
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王玉虎、拜秀花、程苏、诺卫星、王予波等代表,分别就进一步加大中央对青海省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和建立完善三江源保护补偿机制;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有力促进教育公平;关于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化的问题;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宜居城市建设等问题作重点发言后,代表团全体代表集体接受记者采访。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强卫,全国人大代表、省长骆惠宁就青海生态保护、如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别回答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的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水资源的安全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青海省作为重要的水源地,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是如何处理好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还将有哪些具体措施?
强卫书记回答:青海被誉为三江之源,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同时,青海又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各族人民对加快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如何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的关系,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和民生改善,始终是摆在青海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几年,我们坚持生态立省战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温总理在报告中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们要抓住机遇,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我们的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走一条符合青海实际,具有青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要坚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统领青海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打造培育具有青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提高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大美青海建设好,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青海的发展滞后,面临的困难也比较多,那么青海如何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强卫书记回答: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社会诸多因素,青海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省份,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道远。缩小差距,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要继续团结带领青海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具体来说,就是要认真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两新”目标和“三区”战略的具体部署。一要加快青海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二要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执政理念,为各族群众办更多实事好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三要努力缩小区域、城乡的贫富差距,坚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加快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扶贫攻坚,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做到了这些,我们就能加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青海和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让青海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骆惠宁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回答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的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2009年医改启动以来,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青海,勇于改革、敢为人先,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医改之路,走在了全国前列。请问骆惠宁省长,今年青海将采取哪些举措,进一步推进医改工作?
骆惠宁省长回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青海地处高原,自然条件艰苦,更应关注各族群众的健康问题。所以,三年多来,我们在医改方面狠下力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我们要继续攻坚,深化改革,主要是围绕健全医保、规范医药、创新医疗三大重点,着力抓好十件事:一是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并统一医保制度。将全省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统一为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由400元提高到460元以上。二是健全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三是改进基本药物招采和配送。提高药物准入门槛,进一步保证质量,并将医用高值耗材统一纳入省级集中招采范围。切实解决部分边远地区药物配送不及时问题,力争及时配送率达到98%以上。四是推进药物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生产、流通、营销和监管,使药品市场和价格形成机制与医改政策相匹配,确保质优价廉、安全便捷。五是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六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强基层工作。巩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扩大综合改革成果。七是完善“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去年我省率先全面实施“先住院后结算”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改变了过去“先交押金后住院”的状况。今年将进一步完善该制度,主要包括加快资金预拨、即时结报、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等。八是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加大政策引导和鼓励,逐步解决我省非公医院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的问题,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九是扩展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保服务。十是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将综合管理、医政管理、医疗保障、医疗救助等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实现医保服务“一卡通”。同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