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人大要闻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就草原生态补偿问题来青调研

日期:2007-07-11
字体:【 打印本页

73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舒惠国一行12人来我省就草原生态补偿问题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洛桑、省人大农环委主任委员切生的陪同下,先后赴海南、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及格尔木市进行了调研。期间,听取了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草原生态补偿问题的汇报。
   
75,调研组听取了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林业局、省三江源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就我省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关于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青海省水资源概况及草原与产水环境有关情况、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我省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有关问题等内容的汇报。
   
调研组认为,青海及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以及黑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青海省及其“三江源”地区特殊的生态区位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占有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青海省在水资源保护、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改善青海及三江源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指出,青海省草原生态非常脆弱,退化严重。为此,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站在国家乃至东南亚地区整体生态安全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对“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全民对保护“中华水塔”重要性的认识。在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草原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其贡献率超过一半,为此,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护中华水塔、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促进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把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建立起以国家补偿为主的简便、致富、长效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要制定三江源生态保护长远规划,认真按照规划实施,真正使三江源地区成为国家乃至东南亚地区的生态屏障。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要确定目标,既要使草原得到有效保护,还要确保农牧民收入增加,确保农牧民过上好日子,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建立长效机制要先行试点,保证重点,取得经验,全面推广。
   
调研组认为,畜牧业是青海具有重要发展潜力的产业,也是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产业,为此,要加快青海畜牧业发展,加大分类指导,加快牲畜繁育体系建设,加强对畜牧业的科技指导,要继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加强对草业的认识,加大草原的保护力度,实行禁牧、休牧、减畜,缓解草畜矛盾,使退化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