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人大要闻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玉兰带领部分在青全国人大代表赴海东地区就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日期:2006-09-04
字体:【 打印本页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8月14日至22日,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玉兰带领在青部分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赴海东地区六县就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专题调研。海东地委、海东行署及所属各县对此次调研活动非常重视,做了精心安排和准备,保证了调研活动顺利开展。代表们先后听取了海东地委、行署及海东六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汇报,并深入到农村、城镇和企业实地察看和调研,与各级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进行深入座谈,共同研究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调研中,代表们普遍认为,海东地区在“十五”期间,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以富民强区、脱贫致富和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统筹城乡及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代表们在充分肯定海东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取得成绩的同时,针对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代表们指出,海东地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两河(黄河、湟水河)”为“两轴”,沿线六县为“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特色经济和培育骨干企业为重点,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李玉兰副主任在调研中指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转变思想观念,以新的理念扶持发展县域经济,重点是以工业化带动县域经济,以工补农,解决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有新的举措和国家的支持。为此,一是建立各方协调机制,加快我省黄河谷地的综合开发,重点发展以自流灌溉为主的节水灌溉农业,减轻提灌灌溉给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国家建立长久性的开发式移民新机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黄河流域水电开发库区移民的扶持力度,采用分年度补偿和土地作价入股等方式,妥善安排好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提高电站税收分成留给地方的比例,扶持发展移民后续产业和地方经济,并从电站调剂部分电量,直接向移民所在区域的工业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供电,减轻移民生活负担和生产成本,促进移民地区经济发展。三是继续加大对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覆盖面,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步伐。四是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切实加强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解决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五是积极争取湟水流域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沿湟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代表们在对调研工作进行总结时表示,将认真梳理和研究此次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积极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反映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为促进县域经济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